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教育體育

體育總局局長:新中國60年從"東亞病夫"到體育大國

時間:2009-08-17 14:02   來源:求是

  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新中國的體育事業走過了60年不平凡的拼搏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成為世界體壇舉足輕重的力量。體育事業的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奮發圖強、努力實現偉大復興的精彩寫照。

  開拓進取的奮鬥歷程

  當代中國體育的歷史是一個從極度落後發展為成就卓著、舉世矚目的體育大國的過程。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國民體質羸弱,運動水準低下,體育人才和場地設施極度匱乏。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剛剛成立,就組織召開了“全國體育工作者代表大會”,提出了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體育的號召。1952年6月10日,毛澤東同志發表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題詞,為我國體育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隨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相繼成立,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隊伍建設得到大力加強,體育得到廣泛普及和顯著提高,逐漸擺脫了舊中國體育的落後面貌。

  新中國體育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受到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的影響。由於國際奧會等國際體育組織內少數勢力頑固堅持反華立場,我國于1958年被迫中斷了與國際奧會等國際體育組織的聯繫。“文革”期間,體育事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文革”結束後,體育事業走上正確發展道路,發生深刻變革。1979年,我國恢復了在國際奧會的合法席位。1980年,我國首次組隊參加冬季奧運會。1984年,改革開放後我國首次組隊參加夏季奧運會。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體育日益成為人民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和促進作用。

  與此同時,我國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交往,已成為國際體壇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國共有259人在世界和亞洲體育組織擔任409個職務,任秘書長以上職務的230個,先後有34人獲得奧林匹克勳章。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體育在管理體制、群眾體育管理制度、訓練和競賽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探索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體育體制和運作機制。體育戰線不斷深化對體育發展規律的認識,積極開創體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使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産業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發展道路,為新時期體育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面發展的巨大成就

  60年來,伴隨著社會的滄桑巨變,新中國體育扭轉了解放前極度落後的局面,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一)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大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素質,是體育工作的根本目標,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始終重視群眾體育的發展,先後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包括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簡稱“勞衛制”)、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制度等。為了適應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1995年6月,國務院批准下發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綱要》實施以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以構建親民、便民、利民的體育服務體系為目標,努力開創群眾體育工作新局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群眾體育設施遍佈城鄉,為群眾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援。截至2004年底,我國各類體育場地共850080個,是建國初期的199倍。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1.03平方米,是建國初期的101倍。特別是“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以來,中央共投資建設了13批“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建設全民健身路徑1.1萬條。在全國部分城市建設“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工程”157項,在老、少、邊、窮等經濟欠發達地區援建小型公共體育設施及“雪炭工程”318項。

  群眾體育組織化水準不斷提高,基本覆蓋了全國城鄉,形成了中央、省級、地市級、區縣級、街道(鄉鎮)的層次結構。為確保“全民健身計劃”的科學化、規範化,各級體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實施了國民體質監測制度等,定期對群眾體育現狀進行調查,指導和規範群眾體育健身活動。

  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從1957年到1966年,有4200多萬人達到“勞衛制”和青少年體育鍛鍊標準。《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以來,各地積極開展“億萬青少年兒童健身活動”、“億萬農民健身活動”等,“體育下鄉”、“體育進社區”活動日益深入,“全民健身博覽會”、“元旦登高”、“春節長跑”等活動特色鮮明,“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啟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深入人心。各類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紅紅火火,建國以來我國共舉辦6屆農民運動會、8屆少數民族運動會、7屆殘疾人運動會、9屆中學生運動會和8屆大學生運動會,創辦並成功舉行了3屆以非奧運項目為內容的全國體育大會。據統計,我國目前經常參加體育鍛鍊者達到總人口的28.2%。

  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為全國的“全民健身日”。第一個全國性體育節日的誕生,對促進全民健身運動廣泛深入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圍繞今年第一個“全民健身日”的到來,全國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勇攀高峰,為國爭光

  舊中國競技體育水準低下,三次參加奧運會均空手而歸,被蔑稱為“東亞病夫”。新中國成立後,為提高我國的體育運動技術水準,努力攀登世界體育高峰,我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奧運會為最高層次的競技體育發展戰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幾代運動員在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國際賽場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1956年6月7日,陳鏡開在上海舉行的中蘇舉重友誼賽上打破挺舉世界紀錄,這是我國運動員創造的第一個世界紀錄。1959年,容國團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單比賽中力挫群雄,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經過頑強拼搏,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並以15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四名,令世界震驚,國人振奮。隨後我國又參加了第24至28屆夏季奧運會,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在去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我國位列奧運會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二,創造了中國競技體育新的輝煌。自1980年首次參加冬奧會後,我國在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在亞洲,從1982年第九屆亞運會開始,我國已經連續7屆位列金牌榜第一。截至2009年6月底,我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2299個,創超世界紀錄1191次。我國已成為國際體育舞臺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我國健兒在國際賽場上的優異表現,為祖國贏得了巨大榮譽,在振奮民族精神,提高國家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國的嶄新形象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長期以來,我國體育隊伍中涌現了一大批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優秀運動員和英雄集體,包括長盛不衰的中國乒乓球隊、五連冠的中國女排、勇攀高峰的中國登山隊、被譽為“夢之隊”的中國跳水隊等,以他們為代表的體育健兒創造的“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豐富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創造了寶貴的社會精神財富,激發了全國人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熱情。

  (三)體育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我國的體育産業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從無到有、逐步興起的,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體育健身服務業、體育競賽表演業和體育用品業為主要內容的體育市場框架體系。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體育消費意識的增強,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體育需求的體育健身服務業快速發展;競賽表演業日益活躍,具有中國特色的籃球、排球、乒乓球等項目的國內聯賽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市場開發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我國的體育用品市場不斷壯大,體育用品業成為體育産業中開放度高、競爭激烈、增長迅速的領域。

  為支援體育事業的發展,國務院自1994年起批准發行體育彩票。到2008年底,體育彩票銷售累計2383億元,籌集公益金777億元。體育彩票公益金對促進“全民健身計劃”和“奧運爭光計劃”的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為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體育産業的發展為體育事業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豐富了社會體育資源,為滿足群眾多元化體育需求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徑。體育産業的發展還對促進社會就業、優化産業結構發揮了積極作用。據統計,在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體育産業增加值已經佔當地國內生産總值的1%左右,體育産業的增長速度總體上也遠遠高於經濟增長速度,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向體育強國的宏偉目標邁進

  舉辦奧運會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早在1908年10月,倫敦第四屆奧運會剛剛結束,《天津青年》雜誌即撰文提出:中國何時才能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在奧運會上獲勝?中國何時才能舉辦奧運會?表達了國人發奮圖強、不甘人後的強烈願望。經歷了百年滄桑、歷史巨變,這三個願望終於全部成為現實。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隆重舉辦並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有特色、高水準”的目標,被譽為“一次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在籌辦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們大力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大力發展體育産業,使北京奧運會對體育事業整體發展的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體育成為全社會的關注焦點和熱門話題,極大地促進了體育運動的普及,中華大地掀起了經久不息的體育熱、奧運熱、愛國熱,充分體現了體育運動巨大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力。北京奧運會是對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水準的一次全面檢閱,必將永遠載入我國體育發展史冊。

  2008年9月29日,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胡錦濤同志發表重要講話。他深情回顧了我國體育和奧林匹克運動不懈奮鬥的艱辛歷程,高度評價了我國體育的輝煌成就,提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奮鬥目標,為新時期體育事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面向未來,我國體育要認真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研究新的歷史條件下體育的新特點、新定位,著眼於人民群眾對生活品質的新追求,提供更多更好的體育公共服務,讓更多的人享受社會進步和體育發展的成果;要在堅持和完善舉國體制、保持我國競技體育特點和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潛力,優化結構,提高效益,推動競技體育內部各門類均衡發展,增強我國體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要努力實現體育事業與體育産業協調發展,不斷增強體育發展的後勁與活力,為體育發展開闢更加廣闊的空間;要堅持科教興體、人才強體、依法治體,加快我國體育的現代化進程。體育戰線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發展道路,牢記神聖使命,發揚優良傳統,拼搏奮鬥,不懈追求,努力實現體育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創造我國體育事業的新輝煌,奮力向實現體育強國的宏偉目標邁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劉鵬)

  (作者:國家體育總局局長) 

編輯: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