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兒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一個孤兒中心休息。新華社/法新
18歲的約翰遜在太子港附近一個小鎮出生,地震發生前在太子港上大學。12日正趕上學校考試,他因為缺考而逃過地震一劫,全班30個同學中有27人都在教學樓坍塌時失去了年輕的生命。約翰遜從宿舍逃出來時就下定決心,要儘自己一切努力,幫助所有在地震中失去親友的人。
“非常痛苦,痛苦得讓我無法忘卻。但我不想消沉下去,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同我的人民一起克服這場悲劇造成的創傷”,他用英語告訴新華社記者,語氣平靜,卻仍是一臉沉痛。
海地此次地震被聯合國稱為“海地自成立以來遇到的最嚴重的災害之一”,初步估計災後重建需要10億美元,並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面對地震後的滿目瘡痍,海地未來重建將如何著手,海地人和國際社會都在苦苦思忖。海地政府日前宣佈,已經計劃並著手組織大規模的災民搬遷,將受災地區的人口轉移到郊區或者農村地區,在聯合國等國際機構的援助下,幫人們定居下來。
約翰遜的朋友、同樣是地震倖存者的帕斯卡説,他和家人要離開太子港,到農村去,在那裏重新建起家園。他説他並不想離開太子港,但是地震造成的慘痛破壞,讓他和家人失去了棲身之所,不得不背井離鄉。他告訴新華社記者,雖然不安,雖然眷戀舊日生活,但是沒有辦法,生活要繼續。
23日,海地為在地震中遇難的大主教舉行葬禮。葬禮上,海地總統普雷瓦爾呼籲聯合國設立專門“紅盔”部隊,協調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募集和分配。他同時要求海地人民自力更生,開展自救,使這一多災多難的國家早日克服震災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