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雷默説,記者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希望透過文字和鏡頭為外界還原災區全貌,盡可能多地為救援工作提供一手資訊。
面對滿目瘡痍的災區,許多記者留下眼淚。“我們用鏡頭記錄災區情景時也要處理自身情緒,”英國天空電視臺報道員羅伯特 尼斯比特説,“開車從有遇難者遺體的街道經過,味道刺鼻難耐……車內每個人都沉默良久。”
難
“你能幫忙嗎?”
“哦……可能那邊的美軍士兵或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能幫上忙。”
“不,你能幫忙嗎?我需要你幫幫我的寶貝兒。”
路透社安第斯地區分社首席記者安德魯 考所恩至今忘不了一名海地婦女抱著孩子、直視他雙眼、向他發問的一幕:孩子臉上佈滿劃痕,一些傷口開始化膿。在那名婦女周圍,還有5萬名無家可歸、或饑餓或受傷的災民。
那一刻,是舉起相機記錄畫面,還是放下相機呼叫救援?
考所恩説,記者們發自海地的文字和圖片喚起全球對海地災情的關注。他們深入災區各個角落記錄的災民需求及時為救援工作指引方向,采寫的無數生命奇跡和災民團結故事則為海地存留一抹希望。
然而許多時候,不論記者們多想用電腦和相機完成工作職責,災區情景都令他們無法拒絕伸出援手,感到自身力量的渺小。
考所恩22日結束在海地採訪任務、輪換回國時寫下這樣的文字:“路透社海地報道員約瑟夫 德爾瓦的住所在地震中倒塌……(震後)‘空降’(海地的)記者和報道員撤出後,他還將堅守那裏做報道,海地需要世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