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CEPA簽署後,兩地經貿交流日益深化。在貨物貿易方面,至2012年,共有1730多種香港原産地貨品可以享有零關稅的優惠進入內地,總值超過403億港元,關稅優惠28.3億元人民幣(約34.6億港元)。在服務貿易方面,目前橫跨47個服務領域共301項開放措施和多個領域的投資便利化措施,為香港傳統支柱行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區域物流樞紐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去年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期間,宣佈了中央政府支援香港進一步發展,深化內地與香港合作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被譽為“惠港36條”。目前,“惠港36條”在國家有關部委辦的高度重視下,總體進展順利,部分措施已經發揮了應有的政策效應。
科技:
加強推進兩地科技合作
為落實好“惠港36條”,科技合作委員會去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第六次會議。會議討論了推動香港科研機構和人員參與國家科研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夥伴實驗室建設、在《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下深化粵港科技合作、“深港創新圈”工作進展、香港配合國家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等有關工作。並通過了科技合作委員會2011——2012年度工作計劃,計劃包括繼續推動香港參與國家科技計劃;完善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夥伴實驗室建設;推進兩地開展科技産業合作;香港配合國家“十二五”規劃,以及深化粵港、深港區域科技合作等。會議商定支援在港以適當方式建立國家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去年11月,科技部正式認定香港科技園為國家綠色科技産業化(夥伴)基地。
香港科研機構和科學家已經有了多種渠道和方式參與內地的科研工作。對於香港科學家進入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科技部採取一視同仁的態度,只要符合入選專家的基本條件,均可按相關要求和程式納入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家庫中已有53名香港科學家。2012年2月初,科技部將香港創新科技署推薦的來自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城市大學、科技大學、浸會大學、理工大學等6所高校的56名科學家全部按程式納入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文/衛平
貿易:
內地與香港貿易更加自由
“惠港36條”中涉及商務部職能的有6項。目前,6項措施都取得了積極進展,充分發揮了應有的政策效應。
第一是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對香港的開放,到“十二五”末期,通過CEPA,內地對香港將基本實現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目前香港已是內地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標準,內地已對香港全面實現貿易自由化,47個已開放的行業涉及148個部門,截至今年3月底,在CEPA下實現貿易總額49.6億美元,累計關稅優惠高達28.4億元人民幣。為深入落實CEPA,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完成140多項法規規章的修訂工作;與香港特區政府建立了聯合指導委員會加強溝通和合作;加強了對內地地方主管官員的培訓;為企業組織了宣講並提供了諮詢;設立了13個落實CEPA示範城市(區)。同時,與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每年召開1至2次專題高層會議,專門處理CEPA落實中的問題。
第二是繼續支援香港積極參與多邊和區域經濟合作。商務部透過多方渠道與東盟溝通,積極支援香港儘快加入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去年10月,香港代表出席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委員會會議,就加入中國-東盟自貿區作陳述,隨後香港提交了加入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申請。
第三是推動內地與香港企業聯合“走出去”。商務部會同特區政府有關部門繼續推動內地與香港企業聯合“走出去”,以更好地發揮香港在金融、貿易、法律、會計及投資諮詢等服務方面的優勢。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從回歸前的71家,增至去年年底的641家,工農中建4大銀行赴港上市的盛況歷歷在目。內地企業在港交所市值由15年前的不足3000億港元,提高至2011年底的將近10萬億港元。
第四是支援在內地的港資加工貿易企業穩定發展和轉型升級。去年商務部與廣東省人民政府簽訂了共同建設珠江三角洲地區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的協議,並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海關總署共同印發了建設珠三角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的指導意見。商務部還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聽取港資企業意見,保持加工貿易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積極完善各項促進措施,為包括港資企業在內的加工貿易企業創造更加有利的轉型升級政策環境。
第五是支援香港企業使用人民幣赴內地直接投資。去年10月,《商務部關於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印發實施。同年12月,特區政府在香港舉辦了離岸人民幣業務研討會,商務部派員參加了研討會併發表演講,向香港工商界宣講解讀有關政策。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內地共核批了111個投資項目,金額210億元人民幣,其中香港79個項目、165億元人民幣。
第六是保障物資供給和加強對供港食品品質的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