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中國載人航太夢圓金秋-輝煌神州系列
輝煌神州系列


 

實驗品種眾多 “神舟”三號成果頗豐
 
 
  來源:      日期:2003-09-28 13:59

  ●實驗品種眾多 “神舟”三號成果頗豐

本報北京4月3日電(劉冰 特約記者劉程)記者今天從國家有關部門獲悉,成功返回地面的“神舟”三號試驗飛船上的科學實驗儀器運作完全正常,為我國從事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的科學家們帶回了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科研樣品。初步研究表明,我國在空間生命與空間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神舟”三號飛船是3月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經過7天的飛行試驗,裝載有科學技術實驗儀器和設備的返回艙于4月1日返回地面。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空間環境獨特的微重力條件下,此次重點進行的空間生命與空間材料科學領域的相關實驗,獲得了地面環境條件下無法取得的重要結果。
據介紹,在“神舟”三號飛船上進行的空間生命科學研究,包括蛋白質和其他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實驗以及生物細胞培養實驗。飛船上裝載有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具有兩種不同的蛋白質結晶方法和雙溫控特點,所選用的16種蛋白質大部分是利用我國現有的生物資源製備得到的。經過飛行實驗,研究人員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中獲得了結構完整的蛋白質晶體樣品,這將有利於研究蛋白質結構與其特殊功能資訊的關係。這些研究成果對於獲取以至生産高純、高效的生物製品和進行生物藥品研製具有重要意義。
在生物細胞培養實驗方面,專家們對具有制藥前景的動植物細胞的空間培養方法,以及微重力對細胞生長增殖代謝合成和分泌生物活性物質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用於本次實驗的4個細胞樣品中有兩個樣品可産生抗天花粉蛋白抗體和抗衣原體類性病的抗體。
此外,專家們還進行了多種材料的空間晶體生長和製備以及工藝方法的探索研究。如用於製造微波器件、微波整合電路和超高速整合電路關鍵電子材料的銻化鎵晶體;用於製造紅外探測器基底材料的碲鋅鎘晶體;用於光資訊存儲功能材料的氧化物鐳射晶體硅酸鉍,以及其他在航空、航太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新型合金材料。對於這些空間材料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材料製備過程物理本質的認識,指導和改進地面材料的製備工藝,具有潛在的重大經濟效益。
目前,“神舟”三號飛船軌道艙仍然在軌飛行。軌道艙上裝載的我國第一台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將進行大範圍的海洋、陸地和大氣的多光譜遙感實驗,還有太陽紫外光譜儀、太陽常數監測器、地球輻射收支儀等地球環境監測儀器試驗和空間環境高層大氣監測等。這些儀器將隨飛船軌道艙進行約半年的在軌實驗和應用研究。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2年4月04日 (責任編輯:徐冬梅)
●搭乘“神舟”三號遨遊太空的水稻首次收種
四川省搭乘“神舟”三號宇宙飛船遨遊太空返回地面的水稻種子,昨日在省農科院試驗田首次收種。此外,一種名為2-32B的水稻被發現明顯變異。專家預計,如進展順利,這種被宇宙射線改良的太空米3年後將擺上成都人的飯桌。
據研究員向躍武介紹,這批水稻共9個品種,返地後分別於5月4日和5月7日下種,試種面積僅60平方米。昨日下午,記者在省農科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的水稻選種田看到,這些水稻長勢喜人,但外形和田埂另一邊的普通水稻沒有區別。
經對比,記者發現2-32B水稻比該類正常水稻,平均變矮了4~5釐米。“但這些變化也可能是宇宙射線下的生理損傷,能否遺傳還不能確定,口味是否改良現在也不得而知。冬季來臨前,有關方面將把此種水稻送到海南培育。
據了解,這次收種的5000粒種子全部是名為“中9B”的品種。這種大米口味較好,但産量僅400公斤左右。一旦培育成功,新品種將每畝增産10%。該類水稻目前全國約1億畝,如順利推廣,將增收40億公斤。
省農科院今後將陸續對其餘的8個品種進行收種,整個收種將於9月初完成。據透露,收種完成後,該所還將把萌芽狀態(對宇宙射線敏感值更高)的種子送上太空,以獲得更加優良的品種。
來源:《成都商報》 2002年8月15日

●搭載“神舟”三號的泰樂菌素在西安接種成功
新華網西安5月24日電(記者 張連業)搭載中國第三隻宇宙試驗飛船——“神舟”三號航太的泰樂菌素菌種日前在西安接種成功。專家稱,此次搭載有望使中國泰樂菌素效益水準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準,標誌我國在空間制藥研究方面進入一個新階段。
負責此次搭載的國家863工程專家蔣興村教授介紹,選育新菌種是國際制藥工業競爭的核心。運用空間技術進行微生物誘變育種是培育新的生物菌種的一種有效方法,其原理是通過外層空間特殊的物理化學環境,引起菌種DNA分子的變異和重組,從而得到生産效價更優異的高産菌種。
泰樂菌素是世界十大動物抗生素,四大藥物飼料添加劑之一,屬於動物專用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它既是一種治療用藥,又是一種畜禽用抗菌促生長劑,主要用於防治畜禽呼吸道疾病及支原體感染,並可促進畜禽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
作為國家863攻關計劃的承擔企業,西安亨通光華制藥有限公司自1992年從美國引進關鍵技術和菌種,建成中國第一條泰樂菌素工業化生産線以來,一直致力於培育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泰樂菌素菌種。目前,在國家醫藥管理局、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的支援下,投資8億元、年産800噸的國家級泰樂菌素科研、生産基地,正在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加緊建設。
公司技術負責人劉恒介紹,這是泰樂菌素菌種第三次搭載“神舟”飛船升天。1999年搭載“神舟”一號飛船的菌种經過誘變育種,發酵單位提高9.3%,A組份提高1.7%。本次搭載時間長,菌種接受的空間因素作用更複雜,因而有望獲得更為豐碩的科研成果和實際應用效果,使我國的泰樂菌素生産達到甚至超過世界領先水準。
來源:新華網 2002年5月24日 (責任編輯:徐冬梅)

●“神舟”三號搭載的“太空烏雞”滿月了!
5月23日,“神舟”三號飛船上搭載的9枚烏雞蛋孵化出的3隻烏雞滿月。該項目負責人之一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陳瑋介紹説,這3隻太空烏雞在生理特徵及生活習性方面還沒有出現與普通烏雞有什麼不同之處。他們下一步要在烏雞的生長過程中逐步進行一些生理分析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進一步鑒定這3隻太空烏雞與普通烏雞在發育、繁殖及遺傳等方面的異同。
據悉,1992年日本科學家利用美國奮進號太空梭進行過類似的孵化實驗,10個沒有經過地面處理的種蛋只孵化出一隻雛雞,成功率很低。“太空烏雞的培育”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由10多位科學家合作完成。破殼而出的雛雞,為下一步的繁殖和建立種群基地提供了條件。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2年5月24日
●“神舟”號飛船為什麼不進行搭載動物試驗?
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前蘇聯和美國在早期載人航太試驗時,都在飛船上進行過動物試驗。那麼,我國為什麼不在“神舟”號飛船上進行動物試驗呢?
有關專家解釋説,這是因為在早期載人航太試驗時,由於人類還沒有上天,在沒有重力的太空環境中,人類能不能生存,長期的失重環境對人的生命有沒有影響,還存在不確定因素,需要通過搭載動物試驗進行探索和研究。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有了明確答案,如前蘇聯有一個航太員在太空飛行了400多天,回來後仍然很健康。所以,我國搞載人航太試驗就不需要再來驗證這個問題了。另外,飛船艙內的人工環境,是靠飛船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來創造的;證明艙內的這些系統是否能夠滿足載人的需要,不能靠動物試驗。如動物的體量比較小,代謝率比較低,與人差別很大;再者,動物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可能生病,甚至可能因病導致死亡,這到底是飛船環境的問題,還是動物本身的問題,難以驗證。所以,我國“神舟”號飛船沒有進行搭載動物試驗,而是進行擬人裝置試驗,這種選擇更科學、更合理。

來源:新華社 2002年4月03日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