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抗旱救災保民生一線共産黨員群像

時間:2010-04-28 14:59   來源:貴州日報

  從4月1日始至今,《大旱中挺立貴州精神——抗旱救災保民生一線共産黨員群像》系列抗旱特刊已連續刊出18期,報道農村基層、解放軍、武警、消防、預備役、公安、水利、電力、科技、農林等各級各部門黨員典型100多人。

  通過一系列的報道,我們看到:

  黨員隊伍總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在攻堅克難的主戰場衝鋒陷陣;一些黨員同志倒在撲救山火的前線,倒在為群眾護水的崗位上,用生命書寫忠誠、踐行先進;黨組織帶領黨員同舟共濟、團結奮戰,譜寫出一曲曲感天動地的抗天歌;黨員領導幹部身先士卒、勇挑重擔,始終跑在攻堅克難的最前列。

  黨員隊伍的高大群像,已凝聚成引領全省人民全心竭力奪取抗旱救災保民生最後勝利的巨大感召力。

  特刊推出後,社會反響熱烈。許多讀者説,報道以鮮活的事實,生動刻畫了在大災大難面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黨員隊伍形象。集中展現了“不怕困難、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貴州精神。讀後鼓舞人心,振奮士氣。

  《大旱中挺立貴州精神》抗旱特刊至此告一段落,奮戰在抗旱救災保民生一線的共産黨員典型,將繼續在其他相關版面推出報道。

  田景富 覓水源險墜深洞

  金黔線上訊 近期雖零星下過幾次雨,江口縣民和鄉水利站站長田景富仍放心不下旱情嚴重的幾個村民組,時不時要下村入組了解旱情。

  4月14日,田景富又來到龍興村小黑箐組,該組105戶、500多人口只有一口水井。從組長曾祥堂口中得知,從1月20日後,水井完全乾涸,一瓢水也舀不起來。村民只能在地勢較低的地方挖凼凼,喝渾水。次日,田景富買了20多個大桶,開車為村民送水,保證每戶人家一天50公斤水。

  離開小黑箐組,田景富又來到龍興村臘岩組。據介紹,這個組方圓2.5公里都找不到水源,得知村裏缺水後,田景富曾找來挖掘機,在早已乾涸的河床上挖了一個深坑,從中得到一點浸出的水,坑裏的水渾濁,“放上幾個小時就可以用,總比沒有好。”一村民説。

  在龍興村太坪組,記者還聽到一個關於田景富為幫助群眾找水,險些掉進洞裏,差點陰陽兩隔的事:3月18日,田景富來到龍興村大坪組,和村幹部以及當地的群眾一道,在一個叫牛洞的洞中找到了水源,在從洞裏返回地面途中,用的電筒和蠟燭由於亮度不夠,走到一個斜坡,不想一下滑倒了,同行的村民眼明手快,急忙把他拉住,等他們一看,下面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洞,如果掉進洞裏,後果不堪設想。

  “看來我做的是好事,閻王不要我。”事後,現年31歲,已有3年黨齡的田景富不當回事的開玩笑道。

  劉年貴 先人後己讓水濟困

  金黔線上訊 “眾手集水匯成河,旱災難關易挺過。”在旱災面前,雲幹鄉八木村裏翁組66歲高齡的小組長劉年貴這樣安慰鄉里鄉親。

  當乾旱來臨的時候,裏翁組個別群眾向劉年貴建議:乾脆暫時遷到其他有水源的村寨先把性命保住。“不行!情況還沒有到這步!”劉年貴態度十分堅定,“我們的牲畜,我們的春耕怎麼辦?”

  沒過幾天,小組裏劉興富等4戶農戶蓄水池裏的最後一瓢水被舀光。缺水的農戶都等著看組長怎麼辦。“都去我家水池裏取水,我有水吃你們就有水吃。”劉年貴沒有半點含糊,解決群眾吃水是頭等大事。時值全村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後期階段,他主動“讓水”的事件被群眾傳為佳話。在他的帶動下,全村在家的18名黨員紛紛為困難群眾調劑水源上千次,有效緩解了全村97戶人畜飲水困難。

  眼見自家水池快見底了,劉年貴找到了村黨支部書記張紹定,他建議由黨支部召集在家青年組建志願者送水服務隊。支書當場採納了他的建議,但是,支書説先得把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組建起來,群眾成員後面再考慮。

  劉年貴很實在,他清楚,他不是共産黨員,但他已認定了向黨靠攏,他要用行動證明自己一生追求的信念。在他的強烈要求下,他成了村裏黨員志願者送水隊中特殊的一員。劉年貴年老體弱,家裏又沒有摩托車,於是,他把自家那匹瘦馬也動員起來,每天同他輾轉在送水的石子路上。全組家家戶戶水缸是什麼顏色,一天要用多少水,喂幾頭豬他都能如數家珍。只要一聽到熟悉的馬蹄聲,農戶們就可以猜到,是老組長送水來了。

  劉年貴在羅甸抗旱一線光榮入黨,雖已66歲的他,如今依然積極活躍在八木村的黨員志願者服務送水隊中。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