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4月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14分報道,進入四月,局部的少量降雨給人們帶來希望,但西南旱情一時難以得到根本緩解,糧食價格上漲預期也隨之升溫。首輪關注的三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即將發佈,旱情持續對CPI影響會不會馬上顯現?有請中國之聲觀察員白中華。
白中華:應該説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CPI,業界預計是與上月基本持平,將達到2.6%,依然在宏觀調控目標3%之內,仍然處於預期範圍之內。之所以作出這個預計,原本預計是下降的,因為“春節效應”使得1月份CPI的1.5到2月份一下蹦到了2.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還是比較快。因此又做了上推的預測,主要因為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乾旱助推食品價格上漲預期,第二個是工業品價格上行的傳導性,因為工業品價格上漲指數1、2月份也是上行的比較快,第三個就是房價的過快上漲引發的居住價格的上漲,到底乾旱在3個因素當中起到多大的作用,剛才馬光遠先生也做了分析。
我們國家現在開始三年央票的發行,從政策的出臺可以看出,我們現在是在回收的流動性而不是供給的問題。對乾旱的影響,我認為,相關部門與專家此前的判斷應該説還是對的,就是持續的旱情對西南尤其是雲南、貴州、廣西影響是大的,不僅是工農業,包括旅遊服務業都受到影響,損失也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從全局來説,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影響有限,這是有根據的,也就是從現有的數據來看,西南五省區的糧食産量佔全國的比重是15.8%,而受旱情況嚴重的像雲南、廣西、貴州這三個省佔到不到8%,只有7.7%,從糧食品種來看,西南五省穀物類的産量佔全國的比重只有14.45%,雲南、廣西、貴州受旱最嚴重的三個省佔比只有7.23%。
從目前來分析,受災區今年糧食生産及主要農作物減産是肯定的,估計是減産10%。10%對全國的糧食減産是什麼概念?它意味著只是減産1.8%,所以影響是很有限的,更別説西南地區的地形多種多樣,天氣條件多種多樣,種植的作物多種多樣,而且它的作物播種期時間很長,別的地方一般都是10天、20天,它可以搞兩個月,迴旋的餘地非常大,種這個不行,可以種那個,可選擇的品種也比較多。
當然有人説,雖然西南不是我國糧食的主産區,但是這並不影響人們對糧食價格,進而整體物價可能上升的預期的增強,因為現實我們也看到,農産品的期貨和現貨價格確實是出現了上漲,其實再強烈的預期,關鍵是看我們能不能有效保障市場的供給。目前我們掌握的數據,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為我們現在的糧食産量是6年豐收,庫存非常充裕,糧食價格上漲的基礎可以説是不存在的,如果説今年糧食減産,明年再減産,那物價指數上漲那也是明年的事了,還有一個就是糧價的溫和上漲,有利於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增加糧食供給,我們現在是不斷的在提高小麥、水稻的最低收購價,溫和上漲正好助推了我們政策的效應。
就CPI走勢的整體分析,除了乾旱以外,有三個需要關注的,一個就是鋼材價格的工業品價格上行的傳導性,還有生豬價格存在波動的可能,因為生豬價格已經持續一年半的下跌在底部,還有就是房價,因為3月份的房價上漲,各地房價上漲比較高,會不會拉動居住價格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