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為國務院機構改革建言獻策

時間:2008-03-13 08:14   來源:--新華網

  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國政協委員為國務院機構改革建言獻策

  3月11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受國務院委託,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向大會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説明。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3月11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受國務院委託,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向大會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説明。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張曉松、董素玉、劉錚、安蓓)在12日上午的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紛紛為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建言獻策。他們認為,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屆二中全會精神,體現了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服務型政府的指導思想。希望方案通過後,認真落實方案的要求,切實為發展服務、為群眾服務、為基層服務。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這次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職能的轉變。”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委員説,“長期以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資不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機構改革方案切實體現了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不屬於政府的職能不要管。”

  商務部原副部長張志剛委員也認為,大部門制把傳統的經濟建設型政府轉變成為社會管理型、社會服務型和社會公益型政府。許多操作層面的事情,屬於政府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應當讓給仲介組織和企業去做,政府集中力量做好公益性、服務性和社會管理性的工作。這樣,更有效率,更符合社會發展趨勢。

  江蘇省政協主席張連珍委員認為,在機構改革過程中,要牢記一個宗旨、樹立三個理念、做好三個服務:一個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三個理念就是讓人民群眾共用改革開放的成果,自覺按市場規律辦事,堅持依法行政;三個服務就要為發展服務,為群眾服務,為基層服務。

  “機構改革要圍繞轉變政府職能進行,各級公務員也要轉變觀點,樹立服務意識。”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副主任王鳳超委員説,“建立服務型政府要考慮相關配套政策,比如對公務員進行更有操作性的考核。”

  王鳳超委員的觀點得到了上海市政協原主席蔣以任委員的呼應:“過硬的公務員隊伍是保證國家機關運作品質的關鍵。”

  不要新蓋樓堂館所

  四川省監察廳副廳長趙振銑委員建議,改革過程中,一是要防止人員擴編,要更多地從內部挖潛,增加服務和公共管理人員,減少微觀管理人員,調整人員能力和知識結構,抓好培訓;二是要儘快細化權責,加快整合,防止管理出現真空。

  “配套的法律、法規要跟上。”復旦大學法學院院長孫南申委員等幾位委員提出,為適應新的機構設置,要抓緊對一些法律、法規進行修訂。

  浙江省人大財經委主任丁耀民委員認為,在進行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時,絕不能搞“一刀切”,要讓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和設置機構。

  談到政府機構改革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總經理王會生委員認為,政府機構改革後,政府職能的行使一定要在國家宏觀調控指導下,一定要注意歷史性,保持政策的持續性,避免經濟社會佈局出現新的浪費。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董恒宇委員也有同感:“在改革過程中,對原有的機構、設施、系統要合理整合,原則上不要新蓋樓堂館所,原來能用的儘量用起來。對原有機關公務人員要合理調配,不一定另搞一套。資深公務員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藝,要合理利用,不要浪費。”

  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制約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旨在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部門大了,權力也就大了,如何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遏制部門利益?一些委員結合過去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一些建議。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張世珍委員認為,在改革中要按照決策、執行、監督相互銜接、相互制約的思路,很好地重組權力機構,規範運作機制。尤為重要的是,要在部門之間形成監督、制約機制。

  “部門利益能不能得到遏制,需要儘快探索建立一個有效的機制。”張世珍委員説。

  湖南省監察廳副廳長李利君委員認為,過去有些政府部門管的事情過細、過全,從決策、執行到監督,簡直是無所不管,所以容易出問題。堅持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對保障政府部門清正廉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