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説明

時間:2008-03-12 15:13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説明

——2008年3月11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 華建敏

各位代表: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根據黨中央的部署,經過認真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反覆研究論證,形成了《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草案)》。《意見》明確了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方案》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了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具體意見。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上述兩個文件,同意將《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現在我受國務院委託,就《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向大會作説明,請予審議。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貫穿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斷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後,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從總體上看,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方面。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對微觀經濟活動干預仍然過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有待進一步加強;政府機構設置還不盡合理,部門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和效率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有些方面權力仍然過於集中,且缺乏有效監督和制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切實加以解決。

國務院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要求,著力優化組織結構,規範機構設置,完善運作機制,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組織保障。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礎上的繼續和深化。改革要堅持積極穩妥的方針,既充分利用當前各方面的有利條件,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在一些重要領域邁出較大步伐;又充分考慮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潛在風險,循序漸進,不畢其功於一役,有的可適當過渡,有的可在集中改革後根據情況的變化再適時調整,做到長遠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相結合、整體設計與分步實施相結合。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圍繞轉變政府職能和理順部門職責關係,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合理配置宏觀調控部門職能,加強能源環境管理機構,整合完善工業和資訊化、交通運輸行業管理體制,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與整合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部門。

一、合理配置宏觀調控部門職能,形成科學權威高效的宏觀調控體系

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總體形勢是好的,有利於發展的因素很多,但還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任務非常艱巨,宏觀調控任務十分繁重。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增強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有效性,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進一步轉變職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觀調控,搞好國民經濟綜合平衡,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協調解決經濟運作中的重大問題,加強預測預警和資訊引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同時,進一步減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一是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繼續縮小投資審核範圍,下放審核許可權,簡化審核程式,進一步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更好地發揮地方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在投資管理方面的作用。二是改進規劃和産業政策管理。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專項産業政策,除按規定需報國務院審批的外,由地方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在國家規劃和政策的指導下分別制定。三是將工業行業管理有關職責劃給新組建的工業和資訊化部承擔。

財政部要改革完善預算和稅政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要進一步健全貨幣政策體系,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的統籌協調,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要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産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稅、貨幣政策,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提高宏觀調控水準。

二、加強能源管理機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能源關係國計民生、關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安全。妥善應對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複雜的國際能源形勢,是我們必須長期面對的戰略性問題。能源問題涉及多領域、多部門,為加強能源戰略決策和統籌協調,設立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負責研究擬訂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審議能源安全和能源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同時,為加強能源行業管理,組建國家能源局。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能源行業管理有關職責及機構,與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的核電管理職責進行整合,劃入該局。國家能源局主要負責擬訂並組織實施能源行業規劃、産業政策和標準,發展新能源,促進能源節約等。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的工作由國家能源局承擔。為促進能源管理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宏觀調控的緊密結合,統籌兼顧,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不再保留國家能源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

三、組建工業和資訊化部,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步伐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推進高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改造結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目前,工業行業管理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資訊産業部分別負責,管理分散,不利於工業的協調發展。為加強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有必要對相關職責進行整合,組建工業和資訊化部。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工業行業管理有關職責,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核電管理以外的職責,資訊産業部和國務院資訊化工作辦公室的職責,整合劃入該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的主要職責是,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行業規劃、産業政策和標準,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作,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資訊化建設,協調維護國家資訊安全等。工業和資訊化部作為行業管理部門,主要是管規劃、管政策、管標準,指導行業發展,不干預企業生産經營活動,確保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同時,組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由工業和資訊化部管理。國家煙草專賣局改由工業和資訊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資訊産業部、國務院資訊化工作辦公室。

四、組建交通運輸部,加快形成綜合運輸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後幾年仍處於大建設、大發展時期。為優化交通運輸佈局,發揮整體優勢和組合效率,加快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運輸體系,組建交通運輸部。將交通部、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的職責,建設部的指導城市客運職責,整合劃入該部。交通運輸部的主要職責是,擬訂並組織實施公路、水路、民航行業規劃、政策和標準,承擔涉及綜合運輸體系的規劃協調工作,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等。同時,組建國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為加強郵政與交通運輸統籌管理,國家郵政局改由交通運輸部管理。考慮到我國鐵路建設和管理的特殊性,保留鐵道部。同時,要繼續推進改革。

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國民用航空總局。

五、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人力資源是國家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為更好地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必須統籌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整合人才市場與勞動力市場,建立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統籌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從就業到養老的服務和保障體系。為此,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職責整合劃入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主要職責是,統籌擬訂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保障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勞動收入分配製度,組織實施勞動監察等。同時,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國家外國專家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六、組建環境保護部,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關係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將面臨嚴峻的環境壓力,污染物減排任務十分艱巨,必須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加大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力度,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加大環境政策、規劃和重大問題的統籌協調力度,組建環境保護部。其主要職責是,擬訂並組織實施環境保護規劃、政策和標準,組織編制環境功能區劃,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協調解決重大環境問題等。

不再保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七、組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加快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加強城鄉建設統籌

住房問題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統籌城鄉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為深入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著力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進一步加強城鄉建設規劃統籌,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組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其主要職責是,擬訂住房和城鄉建設政策,統籌城鄉規劃管理,指導全國住宅建設和住房制度改革,監督管理建築市場、建築安全和房地産市場等。

不再保留建設部。

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理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

食品藥品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綜合監督責任,理順醫療管理和藥品管理的關係,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這次改革,明確由衛生部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同時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並相應對食品安全監管隊伍進行整合。調整食品藥品管理職能,衛生部負責組織制定食品安全標準、藥品法典,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食品衛生許可,監管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藥品的科研、生産、流通、使用和藥品安全等。

調整後,衛生部要切實履行食品安全綜合監督職責;農業部、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要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加強對農産品生産環節、食品生産加工環節和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同時,各部門要密切協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各位代表,按上述方案,新組建工業和資訊化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不再保留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資訊産業部、交通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建設部;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27個。根據《國務院組織法》的規定,這些機構的調整以及國務院組成部門的設置,請大家審議。

組建國家能源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民用航空局、國家公務員局,以及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直屬機構、辦事機構和其他機構的調整和設置,根據《國務院組織法》的規定,將由新組成的國務院審查批准。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調整變動的機構15個,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改革突出了三個重點:一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科學發展;二是著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三是按照探索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要求,對一些職能相近的部門進行整合,實行綜合設置,理順部門職責關係。總的看,改革從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出發,著力解決一些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既邁出了重要的改革步伐,又保持了國務院機構相對穩定和改革的連續性,併為今後的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強調以下幾點:

一要緊緊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核心。不論是新組建和調整較大的部門,還是機構未作調整的部門,都必須進一步轉變職能。要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開,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好,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發揮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産品。

二要著力理順部門職責關係。抓緊制定國務院部門“三定”規定,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合理界定和調整政府部門的職能,明確相應的責任,做到權力與責任對等;堅持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確需多個部門管理的事項,明確牽頭部門,分清主次責任,避免職能交叉重疊、政出多門;著力解決權責脫節、推諉扯皮等問題;建立健全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機制,切實提高行政效率。

三要精簡和規範議事協調機構及其辦事機構。該撤銷的堅決撤銷,任務交給職能部門承擔。今後要嚴格控制議事協調機構設置,涉及跨部門的事項,由主辦部門牽頭協調;確需設立的,必須嚴格按規定程式審批,一般不設實體性辦事機構。

四要抓緊進行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根據各層級政府的主要職責,合理調整和設置機構,除中央有原則要求上下對口外,地方政府可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設時間限制;調整和完善垂直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和明確權責關係;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強基層政權建設。

五要適時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原則,對主要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要逐步轉為行政機構或將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主要從事生産經營活動的,要逐步轉為企業;主要從事公益服務的,要整合資源,強化公益屬性,加強政府監管。同時,配套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相關的財政政策。

各位代表,今年是改革開放30週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戰略部署的第一年,確保機構改革順利進行意義重大。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不斷深化改革,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