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黃江川發言

時間:2010-11-24 14:00   來源:中國網

黃江川發言

  嫦娥二號探月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衛星系統配合整個工程完成嫦娥二號任務不一定全面,另外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有些不一定能夠通俗,以後可以有機會繼續交流。作為總設計師確實有很多體會,這些還需要慢慢總結,不一定講的全面。

  從目前的衛星狀態是這樣,目前工程任務是六項目標都圓滿完成,科學探測的任務也完成了大部分,目前嫦娥二號衛星狀態非常好,衛星平臺非常穩定,探測效率也非常高,預定半年之內完成任務,我是有充分信心的。

  再有一點,嫦娥二號任務是一個先導性,主要是降低後續的風險,它的構成從兩個方面去説,一個是時間段在一號到二號發射這兩個間隔發射不到三年時間,我們還要論證,還要準備,也就是兩年多一點的時間,在那麼短的時間裏要取得一些新的技術突破還是有相當難度的。同時也省,嫦娥二號充分繼承了嫦娥一號的備份星,大概有5%延用,有10%需要修改,由於飛行軌道特別是從探測軌道、工程目標軌道,從200公里到100公里,還要加一條15公里的軌道,這個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有5%是修改的。還有5%是為後續工程技術驗證做的。

  另外整個探月工程軌道一個很好的體現,體現跨越式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分佈實施的思路,二號在在大步里加了一小步,取得的效果也非常好。

  下面我講一下如何驗證,為此這是一個狀態相對比較複雜的狀態,在這些設計的時候,嫦娥二號衛星相對於嫦娥一號衛星多了一個分析,我們就叫做技術實驗分析圖。在分析圖裏做了以下事情,一個是配合工程目標要做技術驗證有一個探月特別是未來深空要用的測控體制的驗證,所謂測控體制就是需要跟地面配合,我負責衛星系統,然後我們跟地面測控系統再聯手,這個目標已經完成實現了。目前X頻段傳播速度很高,深空必須使用,負載數據相應承載也不大。在數字化的設計裏,就涉及元器件、工藝等一系列的難度。我們重點解決的是載波捕獲與跟蹤,低信道比要保證較高的(靈感度),嫦娥二號搭載的是實現了-140DB,信道比如果是60DB的話,信號和噪聲這個比應該是1000倍,140DB是相當高的,未來應該更高,在負的150DB,應該説這項工作是突破了。

  還有一個特點,所有的設備都具有小型化、低功耗,也是針對未來後續工程去突破、去驗證。

  嫦娥二號衛星還有一個太空視頻成像技術,支撐這項技術的星載系統經常配備的設備就是輕小型化相機,這項技術驗證非常成功,在嫦娥二號包括太陽翼的展開。每次都非常成功,除了這個産品之外,本身技術的實現就是有很多講究在裏面,比如倣真技術,最後就做到了實際成的圖像和預設的結果是完全一樣的;另外,各位可以設想一下,在太空中實際目標是不多的,它是有特定的運作規律,在某一個時刻上在特定的位置上,所以對於星上的控制就有一些高的要求。對衛星本身平臺的控制,對地面的操控本身就是一個檢驗,最終的結果可以跟大家報告就是做到了很準確,而且沒有差錯,當然這個也依靠我們在前期倣真系統的驗證,以及地面設計合理的地面演練流程,進行了大量的艱苦的工作才取得了成果。

  第三,我們此外還有一個集中化數據處理單元技術,高度整合數據處理單元就像一個CPU的技術,簡單説我們把針對六個工程目標的所有東西都歸到一個(分系統)之內有一個代碼來管它,這個代碼是一個核心,要有存儲、有信號處理,要發回地球,對信號要進行整理、壓縮等等,這個電腦的技術也是高度整合産品,也是我們未來技術發展或者是後續功能驗證所要使用的産品,特別是提升電子設備水準的一個代表。

  下面還有一個問題大家比較關注,就是建軌道15公里,這個在6個工程驗證目標裏軌道裏其中也有專門一條是軌道機動,而且在這期間是要測軌的。實際它也是一個綜合,本身從一百公里降軌道15公里,這個是後續工程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所以提出要通過嫦娥二號衛星去做。其次,考慮到可以看到,在這個軌道對後期工程感興趣的區域進行更高的解析度,不僅僅這個目的,也不僅僅驗證軌道,還要在這個過程整個飛行是需要考驗的,在這個過程當中還要把X頻段的驗證也要納入進來,所以在這個軌道進行了一系列的驗證。

  大家得知道,月球運載週期和他圍繞地球的公轉週期是一樣的,都是半個月左右,14天時間,所以地球始終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我們感興趣的是我們能夠看到,這是一個客觀規律,誰也改變不了,降軌的控制就要在月球的背面去碰。你想看看不見,更不可能利用遙控手段對航太進行控制。所以這個對於衛星自主控制就是一個考驗,要在月球背面不可干預的情況下進行自主的、而且相對風險比較大的控制。

  另外,如果在背面控制過,那麼15公里比較比軌道還要低,這樣有撞擊月球的風險。雖然我們的最低點不在月球的最高點,但是月球最高點是比喜馬拉雅山還要高,對於這些情況的把握所以控制時機都要有比較精確的把握。

  如果我們經過計算,它的速度誤差如果是1米/秒,就有可能帶來撞擊上的風險,但是沒有變是還有機會。實際我作為這個崗位,我最擔心的是進月制度,特別是首次進月制度,它的串口有唯一性和挑戰性。短暫性就是是15分鐘還是半小時,這個機會就完全喪失,所以對我們來説也帶來一些風險。

  總的來説,嫦娥二號衛星驗證工程任務比較多,有些也很難,相對嫦娥一號任務又繁重的多。嫦娥一號是實現一個突破,首次實現地外空間的探月星,在嫦娥一號實現這個突破的基礎上,還要做這麼多驗證,很多都是不同層次技術驗證,所以就很繁重,往往是一環扣一環,因此要協調這些衛星各個動作之間的關係,並且要非常精確。

  最後再補充兩點,我們還有一個工程目標是地月轉移,嫦娥一號飛行是12天多才實現,嫦娥二號114個小時,不到5天時間,第二,這個技術本身就是一個大系統整合,它也是後續工程必須這樣做的一個技術。而且月球離的遠的話,最終目標的航太器必須充分介入運載的能力。

  我們在一百公里軌道100分鐘,在15公里是105是同一個相機,它裏面要用(延時基分成像)的技術PDI,雖然這項技術要先於地球上有所使用,但是這項技術要在不同軌道高度下都要清晰成像,特別是高解析度的成像,除了軌道高度以外,更突出的是針對不同太陽光照角,不同光強的情況下都可以清晰成像,那麼它對衛星飛行的速度和高度有很高的要求,把它綜合起來叫做(素高點),在通常衛星裏也是産生於航太技術GPS技術,所以一個是延時積分成像,還有一個是(素高點),這個本身就是星載地面、衛星、有效載荷、測控系統大協同的一個傑作,很成功,這兩年時間裏做的大量驗證都是這些成功的基礎。

  航太工程特別是探月工程本身要代表我國科技創新活動,從衛星系統是航太科協集團,中國科學研究院研製的,自我介紹我是嫦娥一號副總師,是嫦娥二號的總師,三號總師就是嫦娥一號的副總師,所以從探月和我更熟悉的嫦娥衛星來説,我們鍛鍊隊伍的目的就是培養我國科技人才,希望航太後續有人。

  回到嫦娥二號,我是總設計師,不到50歲,衛星平臺的副總師不到40歲,平均年齡是30多歲。主任設計師,嫦娥一號有9個,再加一個綜合測試11個,嫦娥二號有12個,主任設計師嫦娥2號是12個,平均年齡不到35歲,都是從嫦娥一號裏選拔的優秀副主任設計師提升的。原來主任設計師作為全新更難的嫦娥三號,這個也體現好快省的一個工程,可能不是一個大工程,但是對人才的激勵、培養是一個很典型的體系,特別有助於航太事業的發展,更有利於未來國家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

  我暫時就説這些,謝謝大家。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