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國記協聯合包括本報在內的25家新聞媒體,發起“為實現中國夢傳遞正能量”的倡議書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各地媒體人紛紛表示,要擔當起媒體社會責任,做新聞建設者,並圍繞“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媒體的社會責任感”、“記者的社會責任感是什麼”和“記者應當怎樣承擔社會責任”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記者要有一顆牽掛老百姓的心
“帶著真感情,深入到基層,寫出好文章!”今天上午,記者在山西省安澤縣和川鎮採訪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時,偶遇山西黃河新聞網記者田國青,談到記者的社會責任感,他不假思索地説,作為一名記者,首先要有愛心、有正義感、有一顆時常牽掛老百姓的心。
田國青説,記者的社會責任感不僅體現了新聞從業者的情懷,更決定新聞報道的格調和一家媒體的品格。這就要求記者首先要做到唱響時代主旋律,傳遞社會正能量。落到個人身上就是要“用真情、著真文,急群眾之所急”。在年初召開的山西省“兩會”上,一位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反映説,去年紅棗豐産卻遭遇嚴重滯銷,大量紅棗仍積壓在老百姓手裏。一旁採訪的記者們迅速行動,當天就有一家媒體在官方微博上發佈資訊,5天聯繫了1.5萬斤的銷路。另一家媒體在公益網店上賣棗,一週售出1.6萬斤。這起“賣棗”的新聞傳播活動,就是媒體從社會價值出發,利用新聞媒介為老百姓辦的一件實事。
著眼于提高新聞傳播的實際效果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董天策教授表示,實現中國夢,是中國人正當其時的理想,是振奮人心的願景。媒體人要為實現中國夢傳遞正能量,擔負起社會責任。傳遞正能量要著眼于提高新聞傳播的實際效果,既要謳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唱響時代主旋律,也要從細微處入手真實記錄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既要精心做好正面報道,真正按照新聞規律傳遞正能量,又不能刻意回避社會矛盾。大學新聞系學生是未來的媒體人,有些學生認為做記者很辛苦,賺錢不多,因此加強大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的教育尤為迫切。
廣東電視臺記者李秀生説,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作為一名記者,要多走訪基層,堅持實地採訪、現場採訪、直接採訪,對新聞事實反覆求證、多方核實,努力使新聞報道做到真實、準確、全面、客觀。做記者需要有擔當,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能憑道聽途説或主觀臆斷來采寫新聞,更不能因為追求轟動效應、收視率,故意扭曲新聞事實,編造虛假新聞。
恪盡職守方能肩負責任
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上海市新聞學會會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宋超認為,新聞傳播的核心和靈魂是社會責任,這是對新聞工作的第一要求和根本任務,也是新聞工作者的價值所在。強調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既是對新聞隊伍建設的要求,也是對新聞傳播教育的要求。中國新聞界從來就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優良傳統,“道義”,就是社會責任。
遼寧日報駐阜新記者站站長鄭有勝説,作為一名黨報駐地記者的任務,就是懷著高度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要肩負起這份重任,其前提是恪盡職業操守,以高尚的人格、求真務實的態度、清正廉潔的作風以及勇於擔當的精神,維護新聞職業的崇高性,維護媒體的公信力。
要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四川省記協常務副秘書長賈璋岷表示,四川正在開展向在川因公殉職的央視記者翟樹岩學習的活動,將結合中國記協等單位發出的倡議,在省市縣三級傳媒中開展“實現中國夢,傳遞正能量”的活動。具體講,就是要建立新聞媒體領導幹部帶頭示範機制、基層聯繫點機制、版面時段保障機制、紀律約束機制、群眾監督機制,讓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成為傳遞正能量的主力軍。
綿陽日報記者李永斌長期紮根基層,他説,傳播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唱響實現中國夢的時代最強音是每位新聞工作者的分內職責。作為一線記者,將忠實履行新聞工作者的職責使命,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和公正性,堅持社會效益優先,主動接受群眾監督,使新聞報道真實、準確、全面、客觀,為實現中國夢儘自己的力量。
(綜合本報記者邢兆遠、吳春燕、畢玉才、曹繼軍、李建斌、顏維琦、李曉東本報特約記者劉勇報道)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