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黨制度是由該國國情、國家性質和社會發展狀況所決定的。我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我國的多黨合作制度的基本特徵是共産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産黨執政、多黨派參政。作為當代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既不是西方國家的兩黨制、多黨制,也不同於一些國家實行的一黨制,而是適應中國政治發展的需要而産生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新型政黨制度。
在政黨關係方面,中國共産黨處於領導地位。這種政治上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形成、鞏固的。在80多年的奮鬥歷程中,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政權,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團結;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探索出了一條正確道路,並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了共産黨領導,多黨派合作的新型的政黨關係。
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在長期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親密的友黨關係。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各民主黨派和共産黨一道共赴國難,為民族解放作出貢獻;之後又與共産黨密切合作取得了推翻國民黨一黨專制獨裁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得到各民主黨派的認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中國各政黨的共同的政治目標。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實行廣泛的政治合作,形成了一種既親密合作,又互相監督,的新型政黨關係。
從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係來看,中國共産黨是執政黨,而各民主黨派則是參政黨。各民主黨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執行。參政黨的定位,是根據各民主黨派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實際作用確立的,也是由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內在要求所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是工人階級的領導和人民民主的統一,各民主黨派作為各自所聯繫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屬於人民的範疇,他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參加國家政權和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是人民民主即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體現。參政黨的地位和參政權利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參政黨參政具有制度規定的廣泛領域和途徑。
中國的參政黨,與西方政黨制度中的反對黨、在野黨有著本質的區別。兩黨制和多黨制是當今世界各國較為普遍的政黨制度模式。無論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都是指政黨在選舉過程中,通過控制議會多數席位或贏得總統選舉的勝利而執政的制度。在競選中獲勝的一黨,行使國家權力,被稱為“執政黨”或“在朝黨”;在選舉中失敗的黨被稱為“反對黨”或“在野黨”。兩黨制和多黨制弊端不少,政黨分贓制就是這種政黨制度衍生出來的。這就是競爭獲勝的政黨,將行政職位分配給本黨主要骨幹的做法。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很明確的,首先,它是對本黨幹部做出貢獻的賞賜,否則黨務人員將沒有動力為政黨服務。其次,政黨通過讓本黨主要領導成員佔據主要行政職位,達到了控制行政體系和國家機關的目的。最後,本黨幹部佔據國家機關的重要職位,在政黨執政期間,極大地加強了本黨的各方面實力,更加鞏固了政黨的合法統治地位。中國的民主黨派稱為參政黨,其參政地位受到法律保障,在分享國家政權的基礎上同中國共産黨實行廣泛的合作,主要體現在:第一,中國共産黨就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事務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代表人士進行政治協商。第二,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各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在人民大會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中佔有適當比例,依法履行職權。第三,中央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國家行政機關,法院、檢察院是司法機關。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擔任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和司法機關的領導職務;各級人民政府通過多種形式與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聯繫,發揮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用。第四,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要機構,它在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政黨和社會的關係來看,各民主黨派同共産黨合作共事,一道承擔了部分社會管理職能。社會管理職能是政府對內公共管理職能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有利於民主黨派的專業和特長,又有利於發揮他們廣泛聯繫不同社會階層人民的政治優勢,協同共産黨一道做好社會管理工作。
西方的政黨都是建立在一定社會階層基礎之上的政治組織,不同的政黨所代表的階層的利益是不同的。執政黨的社會基礎再廣泛也不可能代表整個社會所有階層的利益,而只能是一定社會階層的利益代表,其政策制定和實施也只能反映和有利於一定社會階層的利益。而中國的政黨制度則有明顯的優勢。共産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黨派代表各自所聯繫的部分社會群體的利益,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之上又能反映出不同社會階層具體利益的差別。這樣,在國家政策制定和履行社會管理職能時就可以很好地照顧到社會各階層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降低決策和社會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中國的多黨合作制度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這一方針的實質是擴大民主,表明中國共産黨在社會主義整個歷史階段堅持與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合作、互相監督,致力於同各民主黨派建立彼此信任與真誠合作的關係。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互相監督。這種監督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政治監督。由於中國共産黨處於領導和執政地位,更需要來自民主黨派的監督。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內容是: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中國共産黨和政府重要方針政策的制定和貫徹執行情況;中共黨委依法執政及中共黨員領導幹部履行職責、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況。民主黨派的監督,對於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健全社會主義監督體系,有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可見,共産黨和民主黨派的相互監督,特別是民主黨派對共産黨的監督根本不同於西方政黨制度下在野黨對執政黨的監督,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之上,政黨間合作共事,共同致力於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目標之上的一種真誠的互相幫助,根本不同於西方在野黨為謀取政權不擇手段的對執政黨詆毀和攻擊。這種新型的合作與監督是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特點的鮮明體現。(作者邱永文係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師)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