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記者手記:榮譽與責任同在

時間:2012-03-09 14:20   來源:中國民航網

  今年"兩會"是本屆人大和政協的最後一次會議,有2978名人大代表和2237名政協委員在這個政治舞臺上用提案、議案等方式完成自己作為人大代表抑或是政協委員的政治使命。

  作為一名上會記者,我幸運地見證了代表、委員們在"兩會"期間參政議政的過程。我看到,在一個個提案、議案中,凝聚著他們對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凝聚著他們對人民幸福生活的期盼,凝聚著他們作為人民代表那顆赤誠的心。我聽到,在小組討論會上,他們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探討國家大事、探討民意民情,他們用各自的才能想國家之所想、解人民之所需,他們用代表、委員的身份建睿智之言、獻民生之策。

  在群眾眼裏,每年一度的"兩會"是一個關係國富民安的大會,不是誰都可以參加的。在他們看來,代表、委員們胸前戴著的"紅牌牌"代表著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在代表、委員心中,每年一度的"兩會"是一個反映社情民意的大會,作為人民的代表,肩負人民的囑託參政議政,共商國家發展大計和民生話題,這是對自己最高的獎賞。

  我想説的是,把代表、委員的身份看做一種榮譽,是理所當然的,但只把它看做一種榮譽,那就要出問題了。在"兩會"期間,記者也確實聽到了一些不著邊際的"雷人"提案,看到了一些參會時"只帶耳不帶嘴"的委員。這讓人不禁心生疑問:他們參加"兩會"是來做什麼?

  3月3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中就針對去年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情況指出:"有的調研和視察深入實際不夠,有的提案和大會發言品質需要提高",不難看出,這就是對一小部分只把參加"兩會"當做榮譽的委員們一種委婉的批評。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顧名思義,這是在全體中國人中挑選出來的、能代表人民發聲的一群人。他們來自中國社會的各行各業,他們在"兩會"上的提案、議案、建議、表決,將會影響整個中國的發展,關係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這個頭銜不僅僅是一種榮譽、一種象徵,更是一種擔當、一種責任。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責任更應該算是一種使命,一種為國謀政的使命和代表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使命。而這份責任和使命的背後,是群眾的信任和重托。

  事實上,"兩會"的召開時間畢竟有限,對於代表、委員們來説,不應只把參政議政的責任放在這十幾天裏。從當選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肩上就有了擔子,身上就有了責任,應該更多的把這份責任用在"兩會"之外的生活和工作中,多做調查研究,密切聯繫群眾,真正做到忠於職守無愧於民。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