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政協委員談促進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時間:2011-03-06 13:23   來源:台灣網

 

記者會現場。(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台灣網3月6日北京消息 2011年3月6日上午10時,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主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陳錫文、李德水、王金祥、王欽敏、楊凱生、王文彪將出席並回答記者的提問。[人民網]: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陳錫文、李德水、王金祥、王欽敏、楊凱生、王文彪將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以下是記者會文字實錄。

  [張秋儉]: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10:00]

  [張秋儉]: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記者會現在開始。記者會的主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10:00]

  [張秋儉]:“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10:01]

  [張秋儉]: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實現“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我國的綜合國力就會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會有更大的改善,國家面貌就會發生更大的變化。  [10:01]

  [張秋儉]:把握科學發展主題,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是人民政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全國政協委員為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成效顯著。  [10:01]

  [張秋儉]:今年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全國政協委員將積極實施十二五規劃獻計出力。  [10:01]

  [張秋儉]:今天我們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回答記者提問。  [10:02]

  [張秋儉]: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出席記者會的委員:  [10:02]

  [張秋儉]: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兼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王金祥;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致公黨中央黨務副主席王欽敏;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楊凱生;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  [10:04]

  [張秋儉]:今天記者會大約一小時左右,現在請記者提問。提問時請先通報您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10:04]

  [經濟日報和中國經濟網記者]:請問李德水委員,您認為“十二五”時期進一步擴大內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同時,具有哪些有利的條件,應該從哪些方面著力突破?另外,“十一五”時期還有三個指標沒有完成,您對此做何評價?謝謝。  [10:06]

  [李德水]: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也是非常重大的問題。  [10:07]

  [李德水]:擴大內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最重大的課題,也可以説是主旋律。這個題目要説起來,我認為在當前也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各國都在擴大內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0:08]

  [李德水]:2月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對國會説,美國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能再回到危機爆發前的那種發展方式上去。中國也是一樣,在著力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以我説這是一個全球普遍性的重大話題。  [10:08]

  [李德水]:同時,這又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是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從1995年編制第九個五年計劃的時候,就提出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三個五年計劃下來,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不少的成績。但是為什麼現在還要強調這個問題?一方面我們轉變發展方式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同時又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所以轉變發展方式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10:09]

  [李德水]:特別是當前,我們再也不能夠以盲目擴張、以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謀求經濟的高速發展,這種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所以當前轉變經濟方式的緊迫性非常突出。我們在轉變發展方式和擴大內需方面有很多有利的條件。  [10:10]

  [李德水]:我們現在的經濟基礎、經濟總量和其他方面的建設,包括基礎設施的建設,財力、工業化的水準都跟以前不一樣。所以,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時候了。當然我們也遇到很多困難,我們當今經濟社會中有很多困難,我們在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績的同時要看到我們面臨的困難,比如收入分配問題,比如當前通脹預期比較高的問題,經濟發展中的各種不平衡和不可持續性等等,包括體制機制上的問題。應該説,都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有些問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這些問題就會更突出地表現出來。  [10:12]

  [李德水]:我們對待困難並不害怕,對於戰勝困難,我們充滿信心。  [10:13]

  [李德水]:最近英國一篇雜誌上寫了一篇文章,説中國經歷了這麼多的困難,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們走過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90年代的時候,我們的通脹率,CPI達到24.1%,“九五”提出的是反通脹的任務。到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2000多萬國有企業職工下崗,那是多困難的局面。  [10:15]

  [李德水]:當時我們的商業銀行背負著沉重的不良資産的負擔,資本充足率很低,幾乎到了破産的邊緣。我們這場金融危機受的衝擊那更是嚴重的,比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得多。  [10:16]

  [李德水]: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們1998年出口,從1997年的21%的增長率下降到0.5%,出現了那麼多的困難,而我們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們2009年的出口是負增長,想想這是多大的影響。但是我們挺過來了,我們經濟沒有出現大起大落,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  [10:17]

  [李德水]:所以,2月15日英國《每日電訊報》一篇文章説,“中國熟練地處理和戰勝了這些幾乎讓其他任何國家都會頭疼的重大問題,誰還能懷疑中國解決當前困難的決心和駕馭經濟挑戰的能力呢?”外國人都做出這樣客觀的評價,我們自己有什麼理由沒有信心呢?  [10:19]

  [李德水]:剛才講到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從哪些方面入手,這個問題也是非常大的,我想粗略的點點題,談幾個方面。  [10:19]

  [李德水]:第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率年均7%。這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中國經濟到了“十二五”就沒勁了呢?不是。如果按照過去那麼幹,10%都是可能的,為什麼要強調這個7%呢?我的理解,這就是體現了“十二五”期間我們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經濟效益,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上面來,要把發展和所得的成果更多的用到民生上來的這種堅定的決心。“7%”標誌著“十二五”期間絕不能再以犧牲環境、過量消耗資源為代價來換取高速增長,不能再盲目地鋪攤子,要防止在地方上把“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層層加碼的現象,要把“十二五”規劃落到實處。不追求高速度不等於可以輕鬆一些、可以偷懶一些,絕不是這樣。相反,堅持科學發展,提高勞動生産率和經濟增長的品質效益,建設“兩型社會”,需要我們下更大的苦功夫,做更深入、更艱苦的工作才能夠做到。  [10:21]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