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2009年經濟運作中最突出的亮點 糧食“六連增”

時間:2009-12-26 16:04   來源:人民日報

  糧食“六連增”,是2009年經濟運作中最突出的亮點。糧食在連續五年增産的基礎上,今年再創歷史新高,連續3年穩定在1萬億斤的臺階上。

  糧穩天下安。戰勝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和嚴重自然旱災雙重困難,“六連增”著實來之不易。這是近年來中央統籌城鄉發展、不斷完善強農惠農政策的巨大成效,是億萬農民辛勤汗水的結晶。“六連增”使我們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贏得了主動,為全年保增長保穩定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為進一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夯實了基礎。

  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央支農政策不斷強化,穩定糧食生産形成合力

  “國家扶持政策很實在,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了!”

  ——拍著車輪有一人多高的拖拉機,哈爾濱大用農機合作社董事長林永明高興地算起了增收賬:農機補貼幫了大忙,入社農民每人平均收入6500元,比去年增加了500元,合作社4萬多畝地産糧2.2萬噸。

  連續六個1號文件,連續六年增産。這是數字上的巧合,卻有內在的必然聯繫。近年來,中央強農惠農政策連續穩定、不斷完善,持續激發了農民務農種糧、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技人員愛農興糧的積極性。

  今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農業發展更是難上加難: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不斷蔓延,糧食生産關鍵時期遭遇歷史罕見的大旱,連年豐收後糧食生産容易出現麻痹放鬆現象。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中央繼續把農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穩定糧食發展不放鬆。去年底新增4萬億投資中,加大了向農業農村的傾斜力度,安排農村沼氣、優糧工程、標準糧田等農業投資200.5億元。200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在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中突出加強農業基礎的保障作用。2009年,“中央1號文件”再次鎖定加強農業基礎。中央財政支農資金7161.4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其中,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四項補貼達1230.8億元,增長19.4%。

  中央明確要求,各地區要積極分擔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同時,發佈《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和全國增糧千億斤生産能力建設規劃,進一步營造穩定糧食生産的政策環境。各地出臺配套措施,千方百計加大對糧食生産和農業的投入。

  糧食收購托市,農民種田托底。為確保糧食價格處於合理水準,今年國家較大幅度提高了糧食最低收購價,從2009年新糧上市起,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每斤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稻穀最低收購價格水準也大幅度提高。國家還擴大了農産品臨時收儲政策實施品種和範圍,完善農産品國際貿易調控政策,這些措施的推出,有效穩定了農産品市場價格。

  政策定,人心穩。中央決策得當、部署有力,各地積極響應、落實得力,推動糧食生産穩定發展。據統計,今年糧食種植面積預計將增加3400多萬畝,是近4年來增加最多的一年。糧食豐收、糧價提高有效帶動農民收入的增加。據國家統計局調查,2009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4307元,同比增長8.5%。扣除物價因素,農民現金收入實際增長9.2%。

  糧食生産探索發展方式之變,科技興糧積累新經驗

  “高産示範田實在、管用!”

  ——科技興糧的威力,讓湖南湘陰白泥鄉馬頭村陳臘春老漢感受頗深。“今年雖然遭遇了旱災,但晚稻産量仍然達到了600公斤以上,比去年增産100公斤。”

  産量背後見水準。糧食實現“六連增”,並且連續3年在1萬億斤的臺階上穩定發展,除了政策推動,還在於這幾年科技興糧探索了新思路、積累了新經驗,農業發展方式加速向科技型、集約型轉變。

  “大學堂”建到農民家門口,高産攻關示範整合技術、集合力量,帶動糧食主産區大範圍平衡增産。2009年,農業部糧棉油萬畝高産示範片由上年的600個增加到2600個。同時,各地整合資金,建設省級高産創建示範片1300多個。通過高産創建,各地培育了一批接受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科技示範戶,每個示範戶帶動10—20個小農戶,技術應用到位率95%以上,全面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水準。

  科技創新增添新動力,農技推廣改革提速,農業科技大聯合大協作的格局開始形成。近年來,農業部門致力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推廣主推品種、主推技術,糧食品種的優質率和良種良法的到位率都得到普遍提高。農業部、財政部共同啟動實施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50個主要農産品的産業技術體系建設,集聚各方面科技力量和科技資源,重點解決生産中的突出技術問題,有力促進了糧食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同時,滿足農民科技需求,全面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公共服務能力和農業技術的入戶率和到位率。

  農業機械化“龍口奪糧”功不可沒。2009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預計達8.75億千瓦,同比增長6.4%。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預計將超48.8%,連續4年增幅在3個百分點以上。

  同心抗災保豐收。面對去冬今春小麥遭受的嚴重旱災,國家防總啟動I級抗旱應急響應,財政部提前下撥四項補貼1116億元,支援抗旱和春耕生産。農業部提出“分類指導、水肥並進、早促早發、防控病蟲”的科學抗旱技術路線,各地迅速行動,指導農民科學抗旱。在秋糧生産關鍵時期,各部門通力合作,旱區迅速動員,有效減輕了災害帶來的損失。

  好一個“六連增”!在舉國全力應對衝擊之年,糧食豐收提振了信心,國家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管理通脹預期有了更堅實的物質基礎;堅定了決心,人們更清楚地看到,中央在改善和加強宏觀調控中不斷加強農業基礎的深遠意義,而我國農業基礎仍然薄弱,糧食安全必須警鐘長鳴,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還需加力。 (本報記者  張  毅  陳仁澤)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