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溫家寶希望人民加強監督政府以保障工作獲廣泛支援信任

  時間:2008-03-08 12: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王建華 范迎春 季明)中國政府朝著繼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方向又邁進了一步。政府領導人非常希望看到人民對政府的監督得到進一步加強,因為這不僅能夠促進人民合法權益的保障,更有助於政府獲取最廣泛的民意支援和信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在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創造條件讓人民更有效地監督政府”。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在其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出這個具體目標。

     溫家寶還坦率地談到了在過去5年任期中政府工作存在的問題:對權力的監督和約束機制不健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弄虛作假、奢侈浪費和腐敗現象比較嚴重。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説:“政府主動提出這個目標,體現了開放姿態和寬廣胸懷。這是一項改革,目的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並推動建設民主與法制國家。”

     政府所屬研究機構的分析人士認為,這也是對去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七大的有關精神的落實。十七大報告在論述“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時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在距天安門不遠處的一條街道上,喜歡看報紙的趙貴春騎車趕往崇文門的裝修工地,他指著人民大會堂説:“我相信總理的話是認真的。我很想知道,我們縣政府每年為修路花多少錢。”今年32歲的趙貴春來自1000多公里外的安徽省農村,在京城的一家裝修公司做泥瓦工。

     正處於改革開放關鍵時期的中國,其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各方面利益都必須被統籌兼顧。

     中國政府為順應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建設的形勢需要,正在加快轉變職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不斷創新自身服務方式,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準,致力於建設服務型政府。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凱説:“以上是這一目標被正式提出的大背景之一。接受人民監督,政府就會為其在公共領域的行為認真負責。政府要想獲得廣泛的支援和信任,就必須主動接受來自各階層群眾的充分監督。”

     在中國所有的權力機構中,行政機構與人民群眾發生日常關係最頻繁、最直接,因此人民監督政府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監督體系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監督形式包括黨內監督、法律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等。

     溫家寶在總結過去5年政府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時,將“必須堅持執政為民”作為6條主要寶貴經驗之一。

     國家發改委的專家常修澤説:“政府既然以執政為民作為崇高使命,那就不怕人民監督自己做事情。人民監督有利於政府及其官員時刻避免犯錯或遭到誤解。”

     他還認為,創造條件讓人民更有效地監督政府,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是對已于中共十七大上寫入黨章的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具體落實。

     “創造條件讓人民更有效地監督政府”被提出後,“創造條件”究竟指的是什麼,成為人們最為關注和期待之處。

     上述3名專家都認為,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是監督權的前提,只有前面的3項權利得到很好的落實,監督權才有了實現的基礎,這就為人民更有效地監督政府創造了條件。

     今後中國各級政府肯定會進一步強力推進通過各種介質的政務公開、資訊發佈、公開辦事制度和機制的建立健全,作為保障人民知情權的方式和途徑。此前,一些政府部門在這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甚至只是停留在口號上,造成資訊不對稱,使人民無法有效地監督政府行使權力。

     中國政府今後將盡力讓人民群眾更高程度地參與政府活動,適應後者不斷提高的政治參與積極性,讓其通過參與民主管理去實施監督,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政策原則上都要公開聽取意見,由“部門制定”轉向“民主制定”。

     中國今後還將進一步拓寬人民群眾的訴求表達渠道,人大,政協,司法,信訪,接待,人民團體,以及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等渠道,都將被疏通拓寬,以保障人民的表達權。

     中紀委原副書記夏讚忠説:“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必須加強對權力運作的監督。”近些年,官員的腐敗問題一直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表單中的頭條。

     今年年初,新一屆雲南省政府上任伊始,就把“省政府及各部門要接受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寫進了新修訂的政府工作規則中,被評價為“撲面而來的執政新風”;而山西省平羅縣日前把幹部的政績評判權交給群眾等服務對象,後者的“挑刺把脈”讓幹部的作風發生了明顯轉變。

     周天勇説:“隨著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各項制度逐步健全,人民對政府的監督會越來越有力、有效。”

 
編輯:田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