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炎帝神農氏

時間:2011-05-30 15:06   來源:隨州市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管委會
  炎帝,傳説是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

  史界主流學説認為炎帝即神農氏。相傳其母名女登,一日遊華陽,被神龍繞身,感應而孕,生下炎帝。傳説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炎帝生於烈山石室(今湖北隨州厲山鎮烈山),長于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

  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説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

  炎帝的活動地域不斷向今陜西的南部拓展,並沿黃河向東發展,與另一大氏族黃帝發生衝突。在阪泉之戰中,炎帝被黃帝戰敗,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併,組成華夏族,在今天,“炎帝”和“黃帝”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被載入世界文明的史冊,中國人也稱為“炎黃子孫”。

  目前史學界也有另一種學説,即黃帝活動於黃河下游,泰山西側,炎帝活動於黃河下游,泰山東側,兩部落為了爭奪統治權,在阪泉也即涿鹿(兩者是指同一地點,皆在泰山周圍)決戰,黃帝戰勝並流放炎帝于南方(後召回),開創了華夏一統的局面。  

  目前全國多家城市爭搶炎黃文化資源,目前就有湖南會同、陜西寶雞、山東曲阜、河南新鄭等地在與隨州爭搶炎帝文化資源。但隨州是炎帝故里的地位不可撼動。

  在首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舉辦期間,全國各地的60多位專家也相聚隨州,舉行炎帝神農高層論壇。與會代表對炎帝神農與名城隨州的關係進行了考證,認為無論是古代歷史文獻的記載,還是現代田野考古的發掘,都證明隨州是炎帝神農時代文化遺跡相對集中的地區。

  與會代表認為,古烈山或厲山是炎帝諸世族或部落的一處重要活動區域,是古代農業發明和發展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更是聯結江南、江北的樞紐地區。因此,隨州炎帝神農文化,是整個炎帝神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烈山或厲山就在今湖北省隨州市內。

  省社科院副院長劉玉堂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根據大量歷史文獻記載和相關文物佐證,湖北人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支援這種説法。

  劉玉堂説,目前挖掘炎黃文化資源的有隨州、河南新鄭、湖南等地,但隨州是炎帝神農故里的證據最為充分,無可爭議。

  2003年研究炎帝文化最權威的組織——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出版8卷本權威巨著《炎黃匯典》,書中明確定位:湖北隨州是炎帝神農故里。而隨州厲山作為炎帝神農教民稼穡、肇造宏業的基地,最早見於先秦故籍。《國語魯語》、《禮記祭法》等都有記載。

  此外,學界自古對此亦有認可。據劉玉堂考證,從春秋初年以來的2000多年來,有140多種典籍記載炎帝神農氏誕生於烈山,即今隨州曾都區厲山鎮。當代郭沫若、周谷城、肖克、馮天瑜、張國光等數以百計的大師和專家對此都有論述。而且,解放後,在隨州及周邊棗陽等地的厲山、西花園、冷皮埡、雕龍碑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掘表明,距今5000至6000年這近千年的歲月中,隨棗走廊確實生息著一支規模較大的先民群。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