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多家城市爭搶炎黃文化資源,目前就有湖南會同、陜西寶雞、山東曲阜、河南新鄭等地在與隨州爭搶炎帝文化資源。但隨州是炎帝故里的地位不可撼動。
在首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舉辦期間,全國各地的60多位專家也相聚隨州,舉行炎帝神農高層論壇。與會代表對炎帝神農與名城隨州的關係進行了考證,認為無論是古代歷史文獻的記載,還是現代田野考古的發掘,都證明隨州是炎帝神農時代文化遺跡相對集中的地區。
與會代表認為,古烈山或厲山是炎帝諸世族或部落的一處重要活動區域,是古代農業發明和發展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更是聯結江南、江北的樞紐地區。因此,隨州炎帝神農文化,是整個炎帝神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烈山或厲山就在今湖北省隨州市內。
省社科院副院長劉玉堂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根據大量歷史文獻記載和相關文物佐證,湖北人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支援這種説法。
劉玉堂説,目前挖掘炎黃文化資源的有隨州、河南新鄭、湖南等地,但隨州是炎帝神農故里的證據最為充分,無可爭議。
2003年研究炎帝文化最權威的組織——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出版8卷本權威巨著《炎黃匯典》,書中明確定位:湖北隨州是炎帝神農故里。而隨州厲山作為炎帝神農教民稼穡、肇造宏業的基地,最早見於先秦故籍。《國語魯語》、《禮記祭法》等都有記載。
此外,學界自古對此亦有認可。據劉玉堂考證,從春秋初年以來的2000多年來,有140多種典籍記載炎帝神農氏誕生於烈山,即今隨州曾都區厲山鎮。當代郭沫若、周谷城、肖克、馮天瑜、張國光等數以百計的大師和專家對此都有論述。而且,解放後,在隨州及周邊棗陽等地的厲山、西花園、冷皮埡、雕龍碑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掘表明,距今5000至6000年這近千年的歲月中,隨棗走廊確實生息著一支規模較大的先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