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少林寺境外上市風波:商業化引發道德危機

時間:2009-12-31 10:20   來源:新華網

  2007年10月25日,俄羅斯前體操名將霍爾金娜(右)與釋永信合影。本報記者 岳國偉/攝

  一場因商業化引發的道德危機

  少林寺成了商人心中的唐僧肉,人人都想“吃”一口,實現自己的“得道升仙”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科發自北京 樹大招風,這話一點兒都不假。幾百年來,少林寺一直以佛教禪宗的發祥地而聞名於世,其少林功夫更是享譽中外。

  然而,這個令人産生敬畏感和神秘感的地方,近年來因其當家方丈釋永信的種種高調行為,一次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而近日,一則少林寺將上市的消息又在國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

  上市疑雲

  地方政府利用寺院的知名度成立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這本身就存在法律問題

  此次上市風波源於一次會議與一份尚未簽署的合作協議。12月16日的上海《東方早報》率先披露了“少林寺將在2011年上市”的消息。該報稱,“香港中旅集團與登封市已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書》”。

  按協議書顯示,雙方確定斥資1億元成立“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其中港方佔51%股本控股,少林寺門票經營權等嵩山少林景區資産則被登封市作價4900萬元作為入股的一部分,雙方合資年限為40年,新公司擬定2011年上市。

  此外,該報還透露,“合資公司授權從事嵩山風景名勝區綜合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包括少林寺在內的嵩山景區諸多門票收入今後全部收歸港方控股的新公司,少林寺的門票收入也歸合資公司所有,不再是之前少林寺方面和相關部門分成。”

  言之鑿鑿的消息一齣,各界譁然。網路上對此幾乎是一面倒的批評。有網友感嘆:天下從此無少林!

  國際媒體也很快留意到了這一消息,英國《泰晤士報》這樣調侃,“少林寺需要使出渾身解術,迎戰公眾對其上市計劃的批評”。

  但事實上,少林寺對於“被上市”的消息“一無所知”。少林寺智慧財産權和無形資産管理中心總經理錢大梁在此後公開表示,他們對該決策一點都不知情,“方丈也是幾天前才由登封市政府有關領導通知這一決策”。

  被置於“局外”的少林寺對此表示堅決反對。錢大梁説,“登封市政府背著少林寺擅將門票權併入上市公司,嚴重傷害了少林僧眾和信教公民的宗教感情以及參加宗教活動的合法權益。”言下之意,登封市政府沒有權力決定寺院事宜。

  也許另一個數據可以證明少林景區門票權的重要性。目前,每年前往少林寺參觀的遊客達100萬人次以上,門票年收入將近1.5億元。如果與在旅遊開發方面經驗豐富的香港公司聯手,收入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從而為登封市帶來更多的財政收入。

  日本《産經新聞》則在18日這樣分析:“對寺院管理的相關法律以及宗教事務條例規定,宗教設施內的文物以及觀光活動交由地方政府迸行管理。但地方政府利用寺院的知名度成立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這本身就存在法律問題。”

  此後,面對外界眾多質疑之聲,登封市委宣傳部部長崔世英承認該市與香港中旅集團這一合作計劃的存在,但表示,尚未簽訂正式合作協議,不存在“少林寺賤賣給合資公司”及“少林寺上市”等問題。

  無形的手 

  涉及少林寺的事,無論真假,都沒有那麼簡單,它不會悄悄地來,更不會悄悄地去

  從1998年開始,河南律師黃琨擔任少林寺法律顧問已有11年。在他的印象中,少林寺的上市傳聞已不僅一次。

  早在2004年,就曾有消息曝出“少林寺旅遊”將上市。時任嵩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的何宏波曾表示,在解決了景區管理規範,建設好各項硬體設施以後,少林寺將逐步過渡到公司化運營。在機制理順以後,再引進戰略合作方,並不排除未來運作上市的可能性。

  至2007年以來,少林寺的上市傳聞變得相對密集。當年8月,一則名為《傳少林寺擬於08年香港上市》的“新聞”開始在網路上轉載。

  此事斷斷續續直到2008年年初,不斷有消息稱少林寺正在醞釀上市。對此,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在接受香港《大公報》採訪時表示,少林寺絕對不可能上市:“捲入這種高風險的交易有損佛教精神。”

  同時,河南省登封市委常委,嵩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裴松憲也表示,要上市的不是少林寺,而是有關部門籌建的嵩山少林旅遊集團公司正在籌劃上市。此後,活躍于公眾視野中的方丈釋永信亦多次公開闢謠。

  上市事件並非少林寺引起的首個大範圍爭議。近年來,少林寺的每一個舉動都能引起廣泛關注。

  在黃琨看來,涉及少林寺的事,無論真假,都沒有那麼簡單,“它不會悄悄地來,更不會悄悄地去”。

  1982年,電影《少林寺》將沉寂多年的少林寺推向歷史新的舞臺,也間接將少林寺推上了商業化大潮。伴隨少林寺的復興,一些商人敏銳地意識到,憑藉少林寺近1500年的歷史積澱,“少林寺”在市場上是個金字招牌,因此想方設法與“少林寺”攀親搭故,以求借船過海。

  國外一家媒體曾直言,少林寺是中國最有號召力的品牌之一,正因為如此,少林寺成了商人心中的唐僧肉,人人都想“吃”一口,實現自己的“得道升仙”。

  而對於這一次的上市風波,日本《産經新聞》這樣分析:“少林寺近幾年除了觀光收入外,還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和開辦武術學校等獲得了很多的額外收益,但地方政府基本沒有得到好處。”

  黃琨則這樣看,“也許這件事是個獨立事件,但和少林寺有關的諸多事件背後,確實有不少無形的手。”在他看來,少林寺不可能上市。“少林寺作為一個民事主體,非商業性股份有限公司,根本不具備自身作上市公司的資格。”

  向外走,向錢看

  少林寺在商業化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釋永信,但在一些人眼裏,少林寺墮落了

  個頭矮小、體型圓胖的方丈釋永信,也一直是話題的核心人物。

  現年44歲的釋,出生於安徽,俗名劉應成。16歲時成為少林弟子,22歲時就承師衣缽成為少林寺住持,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年輕的寺院住持。1999年,34歲時的釋永信升任為該寺最年輕方丈。

  自他接任方丈後,他的第一個舉動就是清除少林寺周邊的“旅遊陷阱”。

  此後,他開始頻繁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他極富商業色彩的經營之道,積極發展並保護少林寺的品牌,顛覆世人對出家人的印象。他也被戴上了多頂帽子:中國首位取得企管碩士學位的僧人、少林寺主題電影的製片人、少林寺“首席執行官”。但與此同時,圍繞著少林寺的一些事情也令人大吃一驚。近年來,少林寺開發了少林養生飲料,還代管了昆明妙湛寺、法定寺、觀音寺和土主廟4所古寺廟等;此外,少林寺下屬的品牌公司公然在網上叫賣少林寺武功秘笈。

  2005年,為了更好地收集、整理與研究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釋永信提議建立“少林學”,希望能像已存在的紅學、敦煌學、徽學等一樣,能夠借助社會的力量,共同挖掘與發展少林文化。

  此外,釋永信還試圖改善少林寺的設施:修建了豪華的遊客休息室,裏面配備了電視機和身穿統一制服的服務人員,這種做法招致了更多批評。

  在一些人眼裏,少林寺墮落了。美聯社就這樣分析:“少林寺已經發展成了一種可營利的商業資本,這在某些人中引發爭議,他們不贊成具有商業頭腦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重商主義。”

  如今,少林寺正以“少林實業公司”和“少林影視公司”的雙重身份急速地聚積金錢和名聲。幾年來,少林寺的“媒體秀”一個接一個:少林武僧全球巡演、海選中國“功夫之星”、普京來訪、方丈獲贈豪華車等等。今年夏天,一場國際旅遊小姐的比基尼時裝表演更是讓少林寺飽受批評。

  自此,釋永信正式成為一個公眾人物,而少林寺也成為一個眾説紛紜的地方,旋渦中的釋永信則仍然不遺餘力地經營著少林寺和少林文化。

  道德危機

  過分的商業化相反給少林寺帶來了一種新的困境——道德危機

  宗教商業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一。面對發展和傳承兼顧的壓力,少林寺不得不在避世和入世間尋求平衡點。少林寺所走的路子一直讓公眾擔心,因為在中國,從來沒有類似宗教+商業+政治的機構出現過。

  釋永信則為少林寺的商業化行為公開辯護,他拒絕將其説成是商業,而願説成是提升少林寺地位的方式。

  然而,一些過激的言論甚至上升到對宗教和釋永信個人的道德質疑。網上就曾流傳著這樣一份截然不同的釋永信的黑色履歷,“僅小學2年級程度,出家為僧後,常做非法勾當,一度遭逐出佛門,甚至在高檔酒店吃肉喝酒、摟小姐”。

  如果説最初少林寺商業化是為了擺脫經濟壓力和拓寬國際知名度,如今,它也相反給少林寺帶來了一種新的困境——道德危機。有人開始問:少林寺你還能走多遠?少林還能有真功夫麼?

  今年11月11日,網上各大論壇開始流傳所謂少林寺官網貼出的釋永信“悔過書”,該文以釋永信自稱對少林寺的現狀感到羞愧、痛悔,並表示不要在商業化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成為少林寺和佛教的罪人。事後,少林寺表示,這是其官網被駭客攻擊,主頁被篡改所致。

  在少林寺法律顧問黃琨律師看來,當網民們瘋狂地在各網站論壇肆意地跟貼狂罵時,他們事實上都沒能區分“嵩山少林景區”、“嵩管委”和“少林寺”的異同。

  而在少林的課堂知客延開法師看來,少林寺因釋永信推動現代化知識,要求僧侶學習電腦與外語而遭受外界批評,但較之臺灣一些佛寺的做法,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他曾于2004年造訪台灣,法鼓山、中臺、佛光山與慈濟等四大山門全拜會過。

  在他看來,臺灣的佛教“非常現代化”,“裏頭現代化設備齊全,還有國際會議廳”,此外,很多法師能用外語介紹、傳遞佛法,“在現代化與國際化這方面,大陸少林寺與之實在無法比”。

  “當然,大陸少林寺的規矩並未改變,早晚功課、練武、讀經,樣樣沒變!若真要説少林有什麼變化,就是有了自來水,(和尚)不用天天挑水喝。”延開法師這樣説。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