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歐洲盃混採區球員逃跑攻略 戴著大耳機扮文藝青年

時間:2012-06-25 09:30   來源:青島晚報

  如果把歐洲盃的比賽直播比作全世界都能看到的“大眾菜”,那麼球員通道旁的混合採訪區(以下簡稱混採區),就是地地道道的“私房菜”了。在這裡,持證記者可以跟各路大牌明星直接對話,甚至拉拉家常,當然也免不了看上幾張輸球後的“臭臉”,碰上一些不聞不問的“軟釘子”。 小組賽期間,記者採訪了六場比賽,並想方設法三次“蹭”進混採區,著實見識了一些球星在與媒體多年“抗戰中”練就的“獨門絕技”。

  混合採訪區的英文是“mixed zone”,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媒體與球員在賽後“私下”交流的區域。每場比賽後,球隊主帥都會參加新聞發佈會,就比賽中的內容接受各路記者的採訪。新聞發佈會的內容是通過電視直播的,因此,新聞發佈會時沒有任何秘密可言。這一點,混合採訪區就大為不同了。混合採訪區連接了球場與球隊大巴,比賽結束後,球員洗澡整理後,就會通過這個通道上大巴。因此,在理論上講,每個球員在賽後都要經過混採區。在混合採訪區,記者可以喊住自己希望採訪的球員進行提問,因此這種採訪更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在混合採訪區,經常可以看到的場景是,媒體分成了幾個陣營,往往是一個或者幾個記者圍住一個球員,大家各自為戰。

  混合採訪區的採訪內容不僅不會被直播,甚至連錄播的可能都沒有。因為在這裡採訪,有著嚴格的採訪紀律,不準拍照或攝錄,一旦發現,對不起,直接沒收註冊記者證,那麼你的整屆歐洲盃就結束了。不,應該説,你這輩子的歐洲盃都“結束”了——因為有了這樣的“前科”,將來想要再申請到歐洲盃的採訪證就勢必登天還難了。所以,在混採區,球員往往會暴露自己最隨性的一面。有同行告訴記者,曾有球員在混合採訪區裏大爆粗口,不過卻是“死無對證”。

  一場比賽下來,往往是輸球的一方先低調地經過混採區,能少説絕不多説,能不説就絕對不説。而後,贏球的一方會歡天喜地來到記者面前,大方地回答任何提問。輸球後球員鬱悶的心情可想而知,而被問及的一些問題,往往會再度戳中他們的痛點,所以,很多球員在輸球之後,往往會想到各種辦法逃避採訪。幾次在混合採訪區採訪,記者也總結出了一些球員慣用的逃避採訪的小伎倆,其中有的小伎倆,為媒體同行深惡痛絕。

  戴著大耳機假扮文藝青年

  在很多東西都向著精緻小巧發展的今天,球員們卻都偏  愛大大的耳機。這樣的耳機因為很顯眼,所以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聲學電器了,更是一個很好的偽裝。過混合採訪區的時候,一些球員就喜歡戴著大大的耳機,假裝在聽音樂,搖搖擺擺地穿過混採區。 “你有叫我嗎?對不起,我在聽音樂,聽不見。 ”大大的耳機似乎在幫他們與記者迅速的交涉並拒絕任何採訪要求。

  其實他們真的能聽進去嗎?都輸球了,真有心情聽音樂?再説了,你一踢足球的,裝什麼文藝青年!

  這種被同行斥為“史上最賤”

  有一種過混合採訪區的方式,被媒體同行稱為 “史上最賤”——打著電話過混採區。這些人必定走得非常快,而且一定要用朝向記者的那只手抓著電話,化裝商務人士,根本甩都不甩你,好像在告訴大家:“看呢,我在打電話,不要打擾我哦! ”

  其實,天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在打電話。反正不管是真是假,這樣的做法確實很不尊重人,所以也難怪大家要罵這樣的人很“賤”。

  你説“hello”他説“hi”

  “hello,xxx。”

  “Oh,hi! ”

  當你急切地叫住某位球員時,他僅僅“理解”你是想跟他打個招呼,然後禮貌地回應後,大步流星地走過了。遇到這樣的時刻,你肯定會感慨:誰説漢語博大精深,英語很多時候也一語雙關!

  這種逃避採訪的方式,雖不讓人生氣,但卻令人失望。他們往往會擠出一絲笑容,跟你説“Hi”,語氣客氣禮貌,卻又有拒人千里之外的距離感。這話説得沒有一點溫度,卻讓你挑不出半點不是。不得不説,這是一種很高明的拒絕方式。

  所謂走混採就是路過

  走混採,在這些球員那裏,真的是在“走”,僅此而已。混採通道對於他們來説,就是一條尋常的道路,任憑你喊他,他就當聽不見,面無表情地飄過。

  也有一些人,稍微講究一點“技術含量”。他們會挑選路過的時機。站在通道初始口,看到一些隊友成功吸引了媒體的注意力後,他們會拿出突破的速度,迅速通過混採區。有那麼幾次,記者看到那急著奔向大巴的球員,拖著箱子以下底突破的速度往前衝,真搞不懂把自己搞得那麼緊張和狼狽幹什麼?

  這是最基本的逃避採訪的方式,簡單、粗暴,很不講究,沒品沒得很直接。

  難得一見的“絕世神功”

  這是一種難得一見的“絕世神功”,但記者有幸在第一次進入混合採訪區就經歷了一番。當大部隊離開許久,仍有一位荷蘭隊的球員沒有出現。記者之間互相打探消息,但都確認沒有看到該球員從混採區經過。就在大家還在傻傻等候的時候,有人告知,球隊大巴就要開走了……或許你已經猜到,這位“遁入外太空”的球員,就是大名鼎鼎但歐洲盃上表現拙劣的羅本。

  對於這種“翻墻”逃跑的,很多同行會覺得很生氣,但記者卻很好奇,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按照常理説,媒體通道是他們在場內從更衣室到大巴的唯一路徑,但卻是有人偏偏能跑掉。究竟他們是用了什麼手段,才能讓新聞官允許他們從其他通道溜走呢?不得不説,這絕對是最有技術含量的一種逃避混採的方式。

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