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場面熱鬧 缺風險意識
“從上周開始我們每天接待的投資者都有近千人,週末更是迎來了申請高峰。”國信證券廣州東風中路營業部的一位工作人員説。
記者注意到,在向經辦人員提交身份證和深圳A股證券代碼證後,投資者會被要求認真填寫《創業板市場投資風險揭示書》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但多數投資者拿到《創業板市場投資風險揭示書》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後僅僅只是在上面簽個名。
“密密麻麻弄這麼多頁,我沒帶老花鏡根本看不清楚。不就是開個戶嘛,炒股都10年了,看不看沒關係。”來自越秀區三眼井社區的劉阿姨正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在一項項風險欄目下打鉤確認,這從理論上表明她已了解投資創業板的各項風險。
證監會要求開通創業板的投資者必須簽署《創業板市場投資風險揭示書》,且具有兩年以上股票交易經驗的投資者在簽署風險揭示書後第二個交易日才可申購或買賣創業板股票;而尚未具備兩年交易經驗的自然人投資者,則需在簽署後第五個交易日才可以申購或買賣創業板股票。
這意味著23日是具有兩年以上投資經驗的老股民打創業板首發新股的最後登記期限。
小常識
專家觀點
廣發證券投資銀行綜合管理部總經理蔡鐵徵:
創業板公司終止上市後可直接退市,不再像主機板市場上市公司一樣,必須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這也就意味著與主機板相比,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退市的情形會更多、速度更快,退市後可能面臨股票無法交易的情況,購買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將可能面臨本金全部損失的風險!
即將在週五首發的10家創業板企業已經公佈了初步詢價結果,其市盈率既高於中小板,也遠高於市場預期。這意味著,創業板企業上市當天完全有可能跌破發行價。
廣東仲愷農學院金融係陳老師:
證監會特別要求尚未具備兩年以上交易經驗投資者在填寫《創業板市場投資風險揭示書》的時候,還要親自手抄一段表示願意承擔風險和損失的承諾。
不是説讓抄寫個自擔風險的承諾就能起到警示投資者、使之有效規避風險的目的。創業板上市企業最起碼要有社會責任感,即不是為了圈錢而是真正為了發展事業才上創業板的;其次證監會和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監管,資訊披露要及時透明,這樣才能保證投資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