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的“中國視點”: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時間:2009-09-23 20:44   來源:新華網

  在世界經濟復蘇的關鍵時刻,匹茲堡G20峰會即將召開。復蘇態勢能否持續,峰會將達成何種共識,中國下一步會採取何種措施備受期待。

    從去年11月的華盛頓峰會到今年4月的倫敦峰會,從凝聚共識、增強信心到刺激經濟計劃、改革國際金融體系……中國與各國協調合作共禦危機,發揮了積極作用,得到了世界贊同。 

    亞洲開發銀行22日最新發佈數據,中國經濟增速已經在今年第一季度探底,預計全年經濟將增長8.2%。人們關注,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此次峰會上將就推動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增加新興市場發言權等重要議題發出哪些聲音?

  謹防“二次觸底” 中國與世界共“進退”

    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經濟成績卓越、舉世矚目。美國《華盛頓時報》報道稱,中國刺激經濟計劃促進了世界主要市場的止跌回升,推動了初級産品市場的回暖。

    國家主席胡錦濤21日晚在紐約會見法國總統薩科齊時再次強調,在各國金融救援措施和經濟刺激政策作用下,近期世界經濟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下一階段,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中國領導人率先作出承諾,在當前世界經濟由衰退轉向復蘇的關鍵時期,各方圍繞退出機制出現分歧的敏感當口,對於強化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經濟實現五個季度首次正增長,德法經濟在連續四季度下滑後,也首次實現正增長;美國經濟也有望在第三季度實現正增長;中國經濟進入企穩回升的關鍵期。世界經濟走出衰退的跡象愈發明顯。

    在此背景下,一些經濟有所好轉的國家鋻於通脹和財政支出過高的擔憂,開始考慮退出經濟刺激計劃。一些歐洲國家甚至暗示,如果匹茲堡峰會無法就該問題達成共識,歐盟將於2010年初就“退出策略”進行討論。

    實際上,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基礎並不穩固,復蘇前景仍有待觀察,尤其是作為歐美國家經濟復蘇重要指標的失業率迄今為止未有好轉。據美國勞工部9月初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美國失業率升至9.7%,創近26年來新高。
無序的、不合時宜的“退出”只會帶來嚴重後果,歷史的教訓不可不吸取。韓國總統李明博和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在《金融時報》此前聯名撰文指出,上世紀30年代,正是由於各國在退出機制上未能協調一致,結果破壞了復蘇進程,並導致很多國家陷入“二次衰退”。

    就在匹茲堡峰會召開前,中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針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措施:未來5年內將援建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數量翻一番;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捐款3000萬元;免除最不發達國家部分無息貸款;給予有關最不發達國家95%的産品零關稅待遇……中國提出希望各國“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推動世界經濟迅速復蘇”。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中國之所以利用G20峰會平臺積極推動刺激經濟政策的全球協調,原因是中國經濟全面復蘇有賴於外部經濟的整體回暖。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利益與世界的利益是高度統一的。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態度始終如一

    近期各國間貿易限制措施頻繁出臺,幾乎平均每隔幾天就有一個成員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無疑成為此次G20峰會將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此前,北京時間9月12日,美國決定對中國輸美輪胎産品採取特別保護措施。此次匹茲堡峰會前夕,中方已明確提出希望: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

    世界銀行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自華盛頓G20峰會各方承諾避免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以來,已有17個國家提議或實施了約78項貿易措施,其中有66項涉及貿易限制。

    “當經濟開始復蘇的時候,一些國家會轉向讓本國貿易順差增加,逆差減少的措施,甚至不惜為此設置貿易壁壘,未來中國面臨的貿易保護主義壓力還會增加”,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指出。

    9月14日,經合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在一份聯合報告中警告説,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將刺激各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G20領導人必須避免這種局面的出現,維持經濟復蘇的勢頭。

    “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受害者,貿易保護主義問題,匹茲堡峰會上至少中國會重申立場”,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指出,現在中美輪胎特保案雖然沒有引發雙方貿易戰,但是不好的苗頭已經出現,中美作為全球應對危機的代表性國家,雙方在匹茲堡峰會上對該問題的立場對其他國傢具有示範效應。

    專家表示,儘管世界經濟復蘇勢頭漸強,但一場貿易保護主義浪潮就會將一切救市努力化為烏有,上世紀大蕭條的教訓當引以為鑒。

    短期來看,外需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依然是中國經濟能夠走強的關鍵。當前全球經濟復蘇態勢並不穩固,對中國産品的有效需求難以恢復,外需萎縮的局面短期內難有根本改變,而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出口回暖的阻力。
 
  增加新興市場發言權 中國謀劃制度環境

    今年以來,中國先後同有關國家簽署了總額達6500億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在5個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9月28日將在香港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中國政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的舉措,被輿論認為是中國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之舉,對於提升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有積極意義。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就成為G20峰會的一個主要議題。此次匹茲堡峰會前,中國提出希望:積極推進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改革,增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然而,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在全球經濟總量中佔比的不斷上升,並沒有帶來國際經濟話語權的提升,世界金融和經濟規則的制定權和解釋權還是大多由歐美等國把持。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來看,美國維持了17%的投票權,並且擁有一票否決權。

    為此,中國在匹茲堡峰會前夕提出兩點具體希望,應進一步推動形成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投票權的具體目標,以保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基金組織中享有平等投票權。同時希望在基金組織高級管理層中增加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人員的比例,以使管理層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和履行職責的合法性。

    美國媒體4日報道説,美國正向歐洲溝通,要求對方削減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給中國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更多話語權。

    張明認為,擴大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金融話語權是大勢所趨,但在現有金融體系下,中國份額大幅上升比較難,比較現實的做法是進一步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把本幣做成區域貨幣,從而在未來國際金融博弈中佔據較有力的位置。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