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兩黨如何“聚同化異”

時間:2011-09-22 10:38   來源:台灣網

  孫中山先生殫精竭慮的一生,為振興中華、民族獨立、社會進步、祖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他強調:“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幸福,不能統一,便受害”。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國共兩黨肩負著歷史重任,在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進程中,要“喚起民眾”,積極推動兩黨繼往開來再合作。

  兩黨繼往開來再合作,是中華民族之幸,兩岸同胞之福。兩黨重要歷史經驗驗證了“和則兩利,強國富民”、“分則兩害,禍國殃民”的真理。

  兩黨共同進行北伐,結束了軍閥割據的分裂局面,為祖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兩黨聯合抗日,取得了抗日戰爭偉大的勝利,使兩岸同胞獲得解放;兩黨在統一大業進程中,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創造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兩黨也有“分”的慘痛的教訓。蔣介石先生發動“412”政變,國共兩黨進行了10年內戰,日本乘虛而入,發動了侵華戰爭,使大片國土淪喪;國共再次分裂,使無數骨肉同胞再次陷於同室操戈,兵戎相見的境地;國民黨實行“三不”政策,國共兩黨政治對立持續了60年,使兩岸一次又一次失去難得的發展機遇。在此期間,國民黨分裂,讓陳水扁上臺,他堅持“臺獨”,不間斷地挑起兩岸對立,幾乎把兩岸關係推到了戰爭的邊緣,嚴重危害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重溫歷史,兩黨要牢記“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經驗和教訓。兩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一旦被民眾掌握,將會變成巨大的力量。

  兩黨要“喚起民眾”,要積極改變目前島內不敢大聲講兩岸關係關係和平發展是為臺胞謀發展、和平和福祉的狀況,不敢理直氣壯講兩岸終極目標是和平統一的現狀。讓民眾充分了解,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基礎,“求同存異”是起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重要階段,實現祖國終極統一是貫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全過程的核心內涵,樹立起兩岸終極統一的信念;讓民眾充分識到,兩岸經濟和文化的合作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給臺灣創造了和平發展的環境,給臺灣同胞帶來了更多的福祉,樹立起積極維護、穩認定、發展和深化兩岸關係的責任感;讓民眾充分認識到堅決反對“臺獨”的必要性,揭穿蔡英文“和平臺獨”的欺騙性,“臺獨”上臺,將使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充分認識“臺獨”一直是兩岸不穩定的因素,是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危害臺灣同胞的禍根,樹立起堅決反對“臺獨”的決定立場。

  兩黨要遵照一切事物都在發展變化的規律。停止的觀點,悲觀的觀點,無所作為的觀點,甚至倒退的觀點,都是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兩岸關係的發展也概莫能外。如果一直停留在新“三不”的主張上,使兩岸合作僅限在經濟和文化的層面上,違背了客觀發展規律,在客觀上必然誤導臺灣同胞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大方向。當前從兩岸“同中有異”的客觀實際出發,在穩定、發展、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積極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基礎上,帶領和引導民眾不斷的“聚同化異”,民眾的“聚同”是增強發展合的動力,“化異”是鋪平兩岸和平統一的道路。實現中國完全統一,兩黨負有主要責任,必須共同努力、共同帶領,影響和指導民眾,積累資源,創造條件,積極改變現狀,要制定近期、中期和遠期規劃,帶領兩岸同胞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三個”擁抱:兩岸同胞緊緊擁抱和平發展主題,緊緊擁抱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緊緊擁抱實現中國完全統一。

  兩黨“喚起民眾”繼往開來再聯合,最終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文化精髓和至高無上道德情操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的大智慧,是中華民族最高大境界。幾十年來在臺灣、大陸和海外,有許多值得我永遠敬重的朋友,他們無我、無私、無畏的精神,一心一意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兩岸的和平統一,貢獻自己的一切的事跡,激勵著無數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雖然沒有身居高位,仍然有著中華民族的大境界。因此,希望兩黨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在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礎上,立足於彰顯民族大義,著眼于中華民族的未來,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再緊密的聯合起來。 (車英麟 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會執行副會長)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