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僑辦主任李海峰8月22日在此間指出,辛亥革命的經費基本來源於華僑的捐贈,海外華僑對革命的捐款總數約達700-800萬港元,孫中山先生因此由衷感嘆:“慷慨助餉,多為華僑”。
22日,由中國國務院僑辦、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主辦,暨南大學、華僑大學承辦的“海外華僑與辛亥革命”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李海峰在研討會上作主旨報告時,以上述數字印證“海外華僑為辛亥革命提供了主要的經濟保障”。
李海峰指出,辛亥革命期間,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組建革命團體、宣傳革命思想、開展革命活動、組織武裝起義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活動經費和鉅額軍餉,這些大都由海外華僑鼎力支援。
李海峰説,雖然海外華僑支援革命活動受到清王朝的威脅,其國內親屬有被株連的危險,但他們為了革命而義無反顧,可謂“解囊相助,不遺餘力”。在這一過程中,一般華僑商人和普通勞工成為積極支援者,哪怕是傾家蕩産也在所不惜。
據資料記載,檀香山華僑鄧蔭南為了支援孫中山發動第一次廣州起義,變賣自己的商店和農場捐作起義的經費。新加坡華僑富商林受之,“毀家財數十萬”,以致其子女“傭工為生”。越南華僑黃景南雖然是一個收入微薄的賣豆芽小販,但也毫不猶豫將大半生積蓄捐給了革命。越南華僑李卓峰多次支援革命,手中有革命黨人發行的國債票券數十萬元,卻不求回報,“付之一炬”。
李海峰還表示,武昌起義爆發後,海外華僑對革命的經濟支援有了較大增加,這對穩固新生的革命政權發揮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