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瀋陽至盤錦,路經臺安。臺安縣行政區劃隸屬於鞍山市,在臺安縣西北20公里處,有一旅遊景點——張家良將軍出生地紀念館。
據史料記載,中日甲午戰後,清軍潰散,張作霖脫離清軍,嘯聚山林,戰亂中張作霖逃往八角臺(今遼寧省臺安縣城)。為行動方便,張作霖將妻子趙氏和女兒首芳轉送到八角臺西北的趙明德(趙氏夫人的叔伯侄)家裏。1901年6月3日(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張家良便誕生在趙明德家5間草房的東屋裏。1989年人民政府將此辟成“張家良出生地紀念館”。
紀念館正中門楣上,懸挂著“張家良出生地”金字黑匾,六個大字,氣度不凡,是已故著名書法家沈毅老先生的手筆。兩邊挂的是遼寧楹聯巨擘尚文化先生的嵌字聯:“良漢高懷同齊月,學卿雅量浴春風”,四字鑲嵌自然,意境高雅,不愧為名家所制。
張學良字漢卿,別號毅庵,在張家窩堡度過了自己的美好童年。紀念館完全依照當年模式倣建,佔地600平方米,古樸典雅。紀念館共有三個展廳:西展廳內陳列著少帥童年用過的生活器具,諸如煤油燈、燭臺等,以及400余幅反映少帥叱吒一生的照片,像皇姑屯事件、東北易幟、西安事變、幽禁臺灣等重大事件均歷歷在目,睹物思人,令人頓生景仰之情;中間展廳擺放著少帥童年時用過的傢具;東展廳挂滿了少帥親友和部下及社會各界名流參觀觀念館所題寫的墨跡,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少帥遞媳謝雪萍題寫的“振興故里,待大哥來”。
還有一物值得一看,為屋後老棗樹,此樹閱盡滄桑,據有關部門測定,已是300歲高齡,但見枝椏虬曲,枝繁葉茂。1991年,鄉親們精心挑選了十幾枚大紅棗,捎給遠在臺灣的張將軍,張將軍收到後,心情極為愉快,並致信中間人,表示謝意。到目前為止,紀念館已接待海內外遊客4萬人次。如今,紀念館已被鞍山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臺安縣委、縣政府定為“全縣中小學德育教育基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