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聯

唁電

新聞報道

新聞資料

歷史回眸

資料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資料
 
 
“有緣人”操辦張學良百歲華誕(圖)

  時間:2001-10-15 20:00    來源:     
 
 
null

  2000年3月12日上午,美國檀香山一座華人教堂裏響起悠揚的鐘聲,剛剛做完禮拜,坐著輪椅的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緩緩走出大廳。這位抱病多日的老人,今天是他新世紀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一位從中國大陸專程而來的學者與張將軍親切握手,老人佈滿皺紋的臉上露出慈祥而會心的微笑……

  這位與張學良將軍握手的人名叫張德良,不少人以為他是張學良將軍的堂弟,其實他和張學良無親無故,只是遼寧大學的一位歷史教授。但這個誤會又確實事出有因:他潛心研究張學良達40年之久,撰寫和主編關於張學良研究的專著40余部,並當選為張學良研究會會長、張學良基金會副會長等職。日前,張德良教授接受了筆者獨家採訪,首次披露了他此次赴美之行籌辦張學良將軍百歲華誕慶典的詳情。

  20年間每年出書兩部

  張德良出生於吉林省永吉縣一戶貧苦農家,幼年即成孤兒。收養他的叔父不惜傾家蕩産供他唸書。光復後,張德良以全校總分第一的成績考上長春大學法學院。新中國成立後,張德良被選送到中國人民大學讀中國革命史專業研究生。1959年,年僅32歲的張德良就任遼寧大學歷史系中國革命史教研室主任。

  正當張德良的人生之路鋪滿鮮花的時候,一陣狂風驟起,改變了他的命運。“反右”期間,一次上歷史課,他在講授《西安事變》時,對張學良將軍的歷史功績多加讚美了幾句。不料,此事被上綱上線,張德良一下子被打成了“特嫌分子”。

  教研室主任被撤掉了,講臺也站不成了,張德良被下放到農場勞動改造。他心裏一百個不服!憤怒之後,他開始潛心研究起張學良來。

  1979年,張德良的冤案被徹底平反昭雪。他積20年的思維沉澱,一篇接一篇地發表關於張學良研究的學術文章。從1979年至1999年20年間,他幾乎以每年出兩部書的速度撰寫和主編了《張學良將軍傳》、《張學良文集》等30多種、40多部書,成為海內外公認的研究張學良的學術權威。

  潛心研究不斷打破禁區

  張德良在關於張學良學術研究上不斷打破禁區,他的許多新穎獨到的論點,常常引起史學界不小的震動。例如,傳統的觀點認為,張學良被稱為“抗日名將”主要是由於他領銜發動了“西安事變”,而“九一八”時期的張學良則是蔣介石“不抵抗主義”的忠實執行者和貫徹者。張德良教授通過發掘大量史料,向這一傳統定論提出挑戰,勇敢地拋出了一個全新觀點:張學良將軍是中國抗戰的第一倡導者,他領導的東北軍打響了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槍。他在12次重要戰役戰鬥中,起到當先鋒、打頭陣的作用。由此,張德良教授得出一個前無古人的論斷:中國抗戰不是8年,而是14年。張德良教授的這一學術觀點引起世界史學界和新聞界的極大震動。

  張德良的名字逐漸引起張氏家族的關注。張學良的六妹張懷敏從臺灣到大陸省親時,專程看望了張德良教授。1990年,中國大陸以張學良基金會和張學良暨東北研究會等民間團體的名譽,為張學良慶賀90歲壽辰。這次活動之後,張德良和周毅兩名教授給張學良將軍寫了一封信,並寄去新著《張學良將軍詩詞註釋》和《東北軍史》。

  1991年2月7日,張德良教授收到了張學良將軍的回信。以往張學良的信件都由他人代筆,張學良只簽個名,而這封信從信封到信都是張學良親筆所寫,使用的是浮水印紋紙,每頁都蓋有張學良的小篆印章,信的內容是:德良、毅二鄉弟鑒:

  來書及寄來的《東北軍史》、《張學良將軍詩詞註釋》已收到,謝謝。余老矣,恕目力不佳,不能多寫,寫字相當困難,請願宥。願上帝祝福!

  張學良頓首

  二月七日

  隨信還寄了一張落款為“九一老人張學良書”的親筆題詞:“愛人如己”。

  從此,張德良教授及研究會與張學良將軍的信件往來不斷。研究會每有新作問世,張教授總要給張學良將軍寄去樣書。張家親屬每有到大陸省親或考察者,都不忘赴瀋陽拜會張德良教授。

  領銜組織百歲壽辰活動

  2000年將迎來張學良將軍的百歲華誕。張學良將軍百歲壽辰是哪一天?此前,海外一些民間團體未搞準日子而匆忙發起祝壽活動,令張學良將軍不悅。張學良將軍曾説過:“我的生日是假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作為張學良學術研究權威的張德良教授告訴筆者:張學良以往都是按陰曆過生日。他生於1901年陰曆4月17日,這一年的此日是陽曆的6月3日。可是到了1928年陰曆4月17日,陽曆則是6月4日,這一天,恰巧是他的父親在皇姑屯被炸身亡的日子。因此張學良28歲的生日沒有過,以後過生日,他也總是避開6月4日這個忌日。所以他的生日便沒有固定的日子,或6月3日,或6月1日,有時他也在5月31日或5月30日過生日。2000年陰曆4月17日這天,是陽曆5月20日。考慮到趙一荻夫人的生日是陽曆5月28日,因此張德良、周易等一批教授建議,將張學良將軍的百歲壽辰和趙一獲夫人的88歲壽辰合在同一天———5月28日,一起搞慶壽活動。

  然而,慶壽活動及其日程安排必須徵得張學良夫婦的同意,否則就是一廂情願。2000年3月張德良和周易及張學良研究會和張學良基金會領導飛往洛杉磯,與張學良將軍女兒張閭瑛商談。大陸來人為父親祝壽,張閭瑛非常高興和感動。第二天,張德良教授等又與亞洲商務會會長兼美國東北同鄉會會長肖朝智會晤。肖朝智是張學良前夫人于鳳至的義子,曾在美國組織過張學良慶壽活動,雙方達成協定,今年由中國大陸的張學良基金會和張學良研究會為主辦單位,領銜組織張學良誕辰100週年的慶祝活動。

  接著,張德良教授等飛往張學良夫婦的定居地夏威夷,拜見夏威夷華人第一基督教公理會牧師、美藉華人程嘉禾。程常為篤信基督教的張學良夫婦講經説法,深得張氏夫婦的信賴。據程介紹,張學良將軍自去年夏天以來,身體一直非常虛弱,雙耳嚴重失聰,眼睛已經看不清人,只能看見一個大體輪廓,夫婦倆現已從公寓搬到一處僻靜的別墅,並謝絕一切來訪和會客。

  鋻於這種情況,張德良教授等與程牧師共同商定了慶賀張學良將軍百歲華誕的各項活動內容。次日,程牧師告訴張德良教授,張學良夫婦完全同意他們議定的活動安排,趙一荻夫人還特別提議,張學良將軍喜愛京戲,能否再加一項內容,請北京來個京戲班子助助興?張德良教授當即表示可以辦到。

  越洋了卻一大遺憾

  祝壽之事得到張學良夫婦的首肯,但張德良心裏還有一樁很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親眼見到他研究了40年並結下世紀之緣的張學良將軍。

  程十分理解張德良的心情,並向他透露:見張學良的唯一機會,就是等他到教堂做禮拜的時候。過去,張學良身體狀況好的時候,每逢禮拜天,他都和夫人到夏威夷華人第一基督教公理會教堂做禮拜。可是自從去年他重疾纏身後,來教堂做禮拜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今年他一次也沒有露過面。

  明天就是禮拜天,也是張德良教授在美國逗留的最後一個星期天,這是決定他能否見到張學良的唯一的機會。當天夜裏,張德良教授徹夜難眠。

  3月12日早8時,張德良教授如約來到教堂。此時禮拜儀式已經開始,程牧師的妻子已在門口等候著他們,她把張教授一行人引進教堂大廳中央預留的椅子上就坐。坐下後,張德良舉目向大廳一掃。驀地,一個熟悉的背影,映入他的眼簾,這個戴著氈帽頭、微微駝背的背影,坐在前排右側最靠道邊的座位上,他就是張將軍!張德良目不轉睛地凝視著這個與他一生命運息息相關的世紀老人,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張學良將軍以百歲老人抱病之軀整整坐了一個小時,參加了禮拜的全過程。儀式一結束,張學良坐上輪椅很快離開會場。

  當張德良教授匆匆趕到教堂走廊大廳的時候,坐在輪椅上的張學良將軍正與被認出他的人簇擁合影。當年叱吒風雲的張將軍顯然已經垂垂老矣,合影時,他連眼睛都無力睜開。也許是一種心靈感應,當張德良教授上前握住張學良將軍的手,這位處於朦朧狀態中的百歲老人突然睜開了雙眼,朝著張德良慈祥地微笑。張德良向老人大聲地問候,可是張學良指指自己的耳朵,示意他無法聽見,接著,老人指指張德良的心,又指指自己的心,示意你的心意我心領了。張學良將軍愉快地接受了與張德良等人一塊兒合影的請求。臨別時,張學良將軍朝張德良教授微笑致意,他又一次指指彼此的心,仿佛是説:“我們早已認識了,彼此心心相印。”

  這次會面,張學良將軍雖然始終未説一句話,但他的手勢和表情所要表達的意思,卻勝過千言萬語。

  這是張將軍一年來最精神的一次

  張德良教授一行護送張學良的輪椅上車後,趙一荻微笑著同張德良教授招手致意説:“你們做了許多努力,謝謝你們!如有事兒可隨時找程牧師。”

  送走張學良夫婦後,程牧師欣喜地對張德良教授説:“今天是近一年多來,張學良先生精神狀態最佳的一次,張教授你的運氣真好啊!”

  下午,在程牧師的帶領下,張德良教授一行乘車來到山青水碧的夏威夷風景區——眾廟谷。程牧師指著一個向陽的山坡説:“那上面就是張學良夫婦買下的墓地。”山坡不高,有一條石板小路直通坡上。登上山坡,可見一座大理石墻,上面刻著《聖經》,石墻的左側是一個半露出地面的約4平方米的長方形大理石棺,上面蓋著一塊未刻字的厚厚石板。整座墓地依山傍水,約100平方米。

  張德良教授回國後,逐一落實了為張學良將軍慶賀百歲華誕的具體事宜。筆者近日獲悉,由張學良基金會和研究會牽頭,張學良將軍舊居陳列館等單位具體操辦的張學良生平圖片展、圖書展、名家書畫展等已準備就緒,將於5月28日在美國檀香山和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兩地同時展出。屆時,張學良將軍的家鄉也要舉行祝壽活動。據美國傳來的消息,鋻於張學良將軍目前的身體狀況,祝壽儀式將在張學良寓所裏舉行,其他商定的各項活動議程照常進行。5月26日,張學良基金會和研究會將派人飛往美國夏威夷組織張學良百歲華誕慶祝儀式。

  採訪將結束時,73歲的張德良教授勁頭十足地表示,在有生之年,他將繼續帶領研究會的同仁們將《張學良暨東北軍研究系列叢書》編寫下去,該叢書現已出版36種、40余部,今後10年將再出一批傳世之作。

  (摘自2000年6月8日《羊城晚報新聞週刊》)
 
編輯:system    
 
 
  www.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