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有一位叱吒風雲的世紀老人,他不僅毅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成為人們傳頌的英雄,而且其漫長的軟禁生活也頗富傳奇色彩。在老人度過99歲生日的今天,蒙在他身上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撩開,他因此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新聞人物。最近,筆者接待了來自美國和臺灣的、曾經採訪和接近過老人的友人,他們向我講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六月的夏威夷風光如畫,兩位東北大學校長在這裡相聚。老校長坐在輪椅上,新校長推著輪椅,情綿綿,意融融,歡聲笑語好不開心。新校長特地跨洋過海,向老校長祝賀生日。老校長笑容可掬地説:“感謝瀋陽、北京、西安、錦州等地校友會送來的陳年老酒、魚化石等珍貴禮物,尤其是各地東北大學校友會簽名的、用紅綢子做成的長5米、寬4米的碩大壽字,更讓我激動不已。等我有機會簽上自己的名字後,再轉贈給東北大學,以留作永久的保存與紀念。”
這位老校長不是別人,他就是捉蔣功臣、東北大學名譽校長張學良先生。你可曾知道,他是一個發誓不過生日的人。
生日之迷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眾所週知,張學良將軍與日本軍國主義不共戴天。他不僅有國仇,而且還有家恨。早年“少帥”之父張作霖就是被惡貫滿盈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炸死在皇姑屯的,而那一天正好是張學良28歲生日。為此,他曾經發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也不過生日了。以至於在他長期的幽禁生涯中,閉口不談自己的生辰八字。當時在臺灣還為他何年何月何日生鬧過一段笑話呢。
那是1990年6月1日,這位塵封了半個世紀的神秘人物,在各界友人的再三勸説下,終於首度在臺北圓山飯店公開慶祝90華誕。由於他守口如瓶,人們以為他的生日就是6月1日。但各大媒體很快作出了反映,臺灣《自立晚報》則先拔頭籌説:“張先生的生日是6月13日,而不是社會上傳説的6月1日。”號稱臺灣第一大報係的《中國時報》也迅速跟進,在6月1日當天公佈了張先生的袖珍檔案,也説6月13日是張先生的生日。可是,有的媒體通過深入挖掘內幕新聞,認為張先生的生日既不是6月1日,也不是6月13日,而是5月31日。而且還列舉了他第一次在臺灣未公開的89歲生日宴會是安排在5月31日的,他在美國的91歲壽宴也是5月31日舉行的。
然而,就在有關媒體為此爭論不休之際,這位老先生似乎是要故意與媒體捉迷藏,他的92歲生日改在6月2日過,93歲生日又回到6月1日。而且去年6月1日他在夏威夷發表書面祝辭時,公開向外界宣佈自己的生日是6月1日。他第一句話就開門見山:“今天是我的98歲生日……。”頓時,把大家搞糊塗了。有位記者為了刨根問底,當面詢問他到底生日是哪一天?哪知,他老人家竟回答説:“這個問題要問‘主’,我的出生是他的恩賜!”
後來,有關人士在張老先生的長女張閭英處得到了權威的答案:“家父的生日是6月3日。”
那麼,老先生為何一直回避這個問題呢?道理很簡單,一是由於家仇國恨,他曾經發誓不過生日;二是各界朋友非要為他慶祝生日不可,盛情難卻之下,他就來了一個折衷方案:過生日可以,但一定要避開父親的祭日那一天。於是,社會上就他的生日問題生出了許多説法。
相知相愛
張將軍能度過如此漫長的幽禁生涯,而且還健康長壽,這與一位偉大的女性習習相關。這位女性就是與他相濡以沫六十多年的知音與伴侶趙四小姐 ——趙一荻女士。他們的愛情生活經過了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真可謂千古絕唱。她不僅在叱吒風雲的歲月裏與先生相知相愛,而且在他長期“輾轉眠不得,枕上淚難幹”的居山歲月裏,在“烽火余生後,唯一願讀書”的幽閉日子裏,給他以溫暖,給他以信心,譜寫出了本世紀最壯麗、最動人的愛情頌歌。否則,夜雨秋燈,小樓寒風,將軍恐怕難有今天的悠閒自得。難怪先生常用一口地道的東北話,指著趙四小姐對人説:“這是我的姑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