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聯

唁電

新聞報道

新聞資料

歷史回眸

資料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資料
 
 
走近張學良(2)

  時間:2001-10-15 20:00    來源:     
 
    將軍對小姐也恩愛如初。他之所以要選擇定居美國夏威夷,除為了遠離臺灣那個是非之地,過上一段安靜的晚年生活而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為了讓夫人趙四小姐在一個賞心悅目的地方儘快恢復健康。

  長期的心靈創傷,對趙一荻打擊很大,使她積勞成疾,患上了肺癌,平常離不開氧氣袋,1972年在臺灣還動過手術。所以,儘管她比張先生年輕,但身體卻不如張先生。然而,她更相信人定勝天的精神力量。她在《新生命》一書中深情地寫道:“為什麼才肯捨己?只有為了愛,才肯捨己。世人為了愛自己的國家和為他們所愛的人,才肯捨棄他們的性命。”因此,她憑著對心上人、對國家未來深深的愛,頑強地同病魔進行鬥爭。在張先生面前她沒有流露出半點痛苦與沮喪,而總是深情依傍,笑口常開,善解人意,始終是張先生心中一顆永不落的太陽。

  1993年8月29日,張先生突患腦溢血,形勢非常危急。臺灣榮民總醫院採取緊急措施對他施行了外科手術,在張先生的腦前額和頂葉各打了一個洞,取出了180cc血水。一般患了這種病,輕則影響語言功能,重則影響思維和行動。但他在夫人的精心護理下,再次創造了奇跡,病後竟迅速恢復了健康,未留下任何後遺症。

  張先生覺得夫人為了自己而無私奉獻,如果不堅強地活下去,就會辜負夫人的一片誠心。於是,他與夫人相互鼓勵,相依為命,終於走出了陰影。與此同時,他也感到很不安,認為她的病是因自己而引起的。所以,他調動各方面的關係到處為她求醫問藥。當他偕夫人于1991年3月首次旅美看望子女時,獲悉夏威夷沒有工業污染,空氣清爽,對夫人的身體恢復有益,便攜夫人前往考察和試住。去年12月他正式決定選擇夏威夷一幢15層高的公寓大廈作為療養地。

虔誠信教

  張學良後半生的另一個精神寄託就是由皈依佛門轉變成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西安事變以後,張將軍先後被蔣介石軟禁在浙江、湖南和貴州,為了打發時光,他開始從事明史研究。到了臺灣後,他仍被蔣介石長期軟禁,長此以往總不是個辦法,一個人總要有個精神寄託。恰巧此時負責監管他的臺灣情報局人員是個佛教徒,常與將軍談起佛教,將軍覺得閒著也是閒著,不如找點事做做。於是,他們就幾次專程到新竹去,拜訪了幾位法師,張先生還買了一大摞有關佛教的書籍回來研究,以打發時日。

  1994年1月21日,張先生在夏威夷教堂作見證時説,他第一次接觸基督教是在18歲。他當時經常去基督教青年會打球、聽演講,認識了不少基督教徒。尤其是對一位美籍基督教會總幹事普萊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對張學良很愛護,並且願意安排他到美國留學。因此張學良對基督教頗有好感。但真正讓他信奉基督教源於50年代宋美齡的一次來訪。那天,宋美齡突然來到張學良住處,問他看一些什麼書,張學良回答説正在研究佛教。哪知宋美齡不僅不支援,反而給他潑了一瓢冷水,進而在他面前極力兜售起她所信仰的基督教來。

  宋美齡見張學良答應願意成為自己的同路人,專門兩次為他物色教師,讓他儘快進入角色。開始物色了一個名叫曾約農的人講了一段時間教義,後來由於曾身患高血壓和心臟病,又改換董顯光先生。而董氏夫婦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們不僅給張學良談教義,而且還送了一本《馬丁路德傳》給他,張學良很快進入角色。
 
編輯:system    
 
 
  www.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