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聯

唁電

新聞報道

新聞資料

歷史回眸

資料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資料
 
 
遼寧名鎮: 少帥故里問古今——盤錦市大洼縣東風鎮紀行

  時間:2001-10-15 19:59    來源:     
 
    蒿草,野柳。鹽鹼地,土墳塋。

  這是一座墓地。在中國北方遼河畔的盤錦市大洼縣縣城東行十一公里路北。

  墓地有碑。碑上書曰:該墓地係愛國將領張學良祖父張有財之墳墓,其伯父張作孚亦葬於此。墓地南方四百米處有一塊臺地,樹蔭蔭,草萋萋,那是張氏老宅舊址。

  張有財沒有來得及看到他的三子作霖如何叱吒風雲稱王東北成為大帥,沒有來得及看到他的孫子學良如何發動“西安事變”成為少帥,便入土為安了。

  當年張有財辭世時正發大水,十四歲的張作霖冒著洪水運回乃父遺體,準備擇地安葬。不想一夜間淤泥半掩棺槨,張家順勢草草掩埋了張有財。

  “沒想到這一埋,竟埋在了‘龍脈’上。”生長于斯的大洼縣縣長許加講起這段故事繪聲繪色。他説,這些往事當地居民幾乎人人皆知。

  知情者説,當年日本人發現了這一點,特意在墓地不遠處修了條鐵路,意在軋斷“龍脈”、破掉張家風水。

  張氏墓地已經被當地政府列為文物,曾經修繕並立了墓碑。張氏的祖墳也遷入此地。現在,這裡葬著張學良的高祖張永貴、曾祖張發、祖父張有財、伯父張作孚等人。

  一九一二年一月,張作霖回鄉祭祖。一位老人對那個盛大的場面猶存記憶。他説,當年這裡隸屬於海城縣第五鄉,現在歸大洼縣東風鄉;那一年,張學良也隨父親第一次回到故鄉。此後,張學良的堂侄張彤光曾回鄉掃墓。一九九五年,張學良的兒子張閭琳到了海城,卻未踏上一步之遙的張氏故里。

  張氏老宅今天只剩下荒草瓦礫。張氏故里所在的葉家村,四週稻田蛙聲相連,遼河油田的抽油機上下悠然。張家仍有後人健在。

  這裡上了年紀而又識字之人,大部分畢業于張學良斥資在此興建的“駕掌寺新民小學”。這所學校直到今天仍在培育著他們的後輩。當年這所學校開學時,張學良在贈給每個學生的青銅墨盒和一對鎮紙上都刻有“公、任、強”校訓。為了紀念張學良將軍創建“駕掌寺新民小學”這一德惠鄉里的偉業,盤錦市、大洼縣、東風鎮(即過去的駕掌寺)共同籌資翻建了原駕掌寺小學校舍,並復名為“新民小學”,並在學校旁邊建起了“張學良將軍展覽館”,收藏了許多張學良將軍的史料。

  

  
 
編輯:system    
 
 
  www.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