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黎元洪演義“首義都督”面世

  時間:2006-09-22 15:41    來源:     
 
 

 

  2006年9月15日,裴高才著《首義都督黎元洪》在首義之區繡梓,引起了海峽兩岸專家學者的關注。

  “民國雍正”的影子

  時代塑造人物,人物折射時代。

  黎元洪是一個充滿了傳奇和戲劇性色彩的人物。全書30章共28萬字,運用演義的形式從傳主的傳奇身世到甲午風雲,從南洋名將到首義都督、到兩任大總統,從黃陂國語到捐資助學;從開創共和到反對洪憲帝制與張勳復辟,從軍事家、政治家到實業家,把這個半舊半新、充滿矛盾的民國元首刻劃得入木三分:既是“首義元勳”,又為“床下都督”;既“開明謹厚”,也曾“柔懦誤國”;既上過袁世凱的賊船,又誓死捍衛共和;人稱“黎菩薩”,卻似“泥菩薩”……孫中山稱他為“中華民國第一偉人”,章太炎説他“功比孫黃”。臺灣學者童啟祥教授稱,作為第一部描寫黎元洪“時勢造英雄”的傳記小説,它使人看到了“民國雍正”的影子,既具知識性,又具可讀性。

  著名史學家、教育家章開沅教授,史學家皮明庥研究員、蕭致治教授,親筆為該書作序。皮先生説:“作為一位軍界聞人、政壇巨子,而且在大事上並不糊塗的黎元洪,在史冊上有其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

  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文元欣然為該書潑墨揮毫,其題辭是:“開國都督,首義元勳。”臺灣“立委”蔣孝嚴先生則寫下了“鑒往知來”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身世之謎撥開雲霧

  在民國歷史上,恐怕沒有哪位總統的身世像黎元洪那樣令人疑竇叢生,甚至令人真假難辨。早在首義前後,黎元洪的身世之謎就浮出水面。有的説他是安徽人,有的説他是河南人,有的説是江西人,有的説他是越南人。有人甚至説他並不姓黎,而是洪秀全的本家。

  作者20多年來先後赴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廣州、江西、安徽以及越南等地求證,並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終於撩開了黎元洪身世的神秘面紗:黎元洪祖籍江西,世居黃陂,生於黃陂木蘭鄉東廠畈。

  中央電視臺來陂採訪了作者及木蘭鄉東廠畈,又赴海內外採訪、求證,認為裴著最為可靠。史學家皮明庥稱:“湖北黃陂裴高才先生夙好文史,究心於鄉邦人物,推出《首義都督黎元洪》一書,對黎氏行狀中之諸多謎團進行了解讀。關於黎氏的一生,尤其是其籍貫身世,歷來聚訟紛紜,各言其是。作者比較諸説,廣事求證,為揭開謎底,進行深入考索,認定黎氏祖籍江西,世居黃陂,生於黃陂木蘭鄉東廠畈最為可靠。應該説,是頗有説服力的。”

  為首義都督“存公正”

  要為歷史留真,必須走出概念化、絕對化,如實敘介人物,不必拘泥于譽之或詆之的兩極中。著名史學家章開沅教授在序言中説:“長期以來,黎元洪就沒有享受過歷史的公正。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國民黨的正統史觀的影響,而且有共産黨革命史觀的影響,此外還有湖北地區若干首義志士的黨同伐異乃至揮之不去的潛在“反清情結”。這樣,就使我們難以對這位重要歷史人物及其相關史事作出客觀而公正的評述。

  “我很高興地知道湖北黃陂有位裴高才先生,他整整花費20年以上的時間,到處蒐求相關資料,訪問黎氏後裔及知情人士,認真弄清歷史真相,力求作出合乎情理的闡析;並且精益求精、幾易其稿,終於寫成這本知識性、可讀性都很強的黎元洪傳記文學著作。我覺得,他確實掌握了船山‘平其情’與‘思其反’的要領,大體上歸還了黎元洪這位‘民國元勳’應有的歷史公正。”

  歷時26年磨成一劍

  該書的創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80~1998年,1997年10萬字紀實稿《黎元洪人生沉浮錄》,分別在《統一戰線》和《協力》雜誌上連載。第二階段是1999-2001年,作者接受中國央視《孫中山》劇組專訪,25萬字的傳記小説,並先後被《人民政協報》、《今日快報》,《世紀行》等報刊選載或連載。第三階段是2003-2006年。臺灣國父紀念館首任館長童啟祥、江漢大學涂文學、武漢出版社蕭德才等先生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見。2005年10月在武漢市第五屆長篇小説筆會上,作家董宏量在肯定其文學性的同時,也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作者根據專家學者的建議,對全文進行了大的改動,同時,請原《大學語文》編寫組長王士毅教授進行了潤色和審定。筆者修訂後將要目在新浪、東湖社區、王冠紀實、飛翼沙龍等網站上刊發,2006年6-8月,臺灣《湖北文獻》《長江日報》又進行了連載,並被市臺辦列為入臺宣傳品,中聯影視中心申報立項籌拍電視連續劇。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蕭致治先生説:“這部專著繪聲繪色,生動有趣,文筆流暢,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是一種值得廣泛傳播的好讀物。我深信,此書的出版定能引起廣大讀者的濃厚興趣。” (逸楓)
  
 
(來源:湖北新聞網)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