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辛亥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力量源泉

  時間:2006-10-10 11:24    來源:     
 
 


  台灣網10月10日武漢消息    昨天上午,江城武漢隆重召開了湖北省暨武漢市紀念辛亥革命95週年大會,會後中國人民大學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教授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辛亥革命的精神與光榮傳統,始終是中國人民不斷進取的力量源泉之一。

  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走向近代的大門

  張同新教授首先強調,辛亥革命95週年,這個日子是值得我們中國人紀念的,因為辛亥革命開啟了由封建帝制的中國走向近代中國的大門。中華民國的建立,是從封建帝制到現代中國過渡的一個時期。從鴉片戰爭以來,仁人志士都在探索中國富強的道路。在甲午戰爭爆發的那一年,孫中山先生作為中國的第一人,首先在檀香山喊出了振興中華的號召。從此以後,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民主革命,在百折不撓地進行當中,經過了十次起義、十次失敗,但是愈挫愈奮,終於在1911年,也就是辛亥年,中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武昌起義,給清王朝敲響了喪鐘,奠定了中華民族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基礎。中部起義取得成功以後,全國各省相繼響應,這樣就有了河北、雲貴、福建、甘肅等地的起義,接著又發生了江浙起義、上海起義。江浙起義、上海起義的最大成果就是南京光復,為中華民國的建立舉行了奠基禮。孫中山這時候從國外回來,才有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的誕生。

  團結一切愛國力量,繼承辛亥革命傳統

  走向近代中國的門雖然開了,但是要實現真正的民主、現代化還要走很長的道路。孫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義,到民國成立以後倒退成一民主義。至宋教仁先生被暗殺的時候,他又重提二民主義,就是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他認為民族主義,辛亥革命已經解決了。後來,經過反覆辟的鬥爭,又經過五四運動,孫中山先生進一步思考,又重提三民主義。孫中山先生一生都在為中國走向的民主、現代化道路進行著探索和鬥爭,並幾次改組中國國民黨。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在1924年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中國共産黨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到國民黨中去。這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式。

  在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時候,孫中山先生發表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宣言。這個宣言和他以前所講的三民主義的內容相比又有了豐富。第一,他強調反帝,中國國民黨高舉反帝的旗幟,是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辛亥革命的時候,雖然有反帝的性質,但是並沒有明確提出要反帝。第二,孫中山先生在一大宣言裏面,特別提到要扶助農工,也就是農工政策。提出來在國際上,要實行聯俄政策。這樣就形成了聯俄、容共、農工的政策。這個政策,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共同的政治綱領。接著就有了轟轟烈烈的北伐大革命。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去世以後,國共還是繼續合作的。但是國民黨內的新右派開始活躍,於是在國民黨內展開大的辯論。討論的結果就是,國民黨人和共産黨人都認為,孫中山先生發展起來的革命三民主義的內容,核心就是聯俄、容共,農工。於是大家用一個更明確的詞來概括,就是我們今天説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這八個字,不是孫中山先生的原話,卻是他的原意。孫中山先生在中華民國成立的時候國旗是五色旗,表示中華民族大團結,紅黃藍白黑,漢滿蒙回藏,我們一定要將這個傳統發揚下去。今天,我們不是説一定要第三次國共合作,但是,辛亥革命的精神提示我們,我們一定要實現民族的大聯合,團結一切愛國力量,不管是生活在祖國大陸的,還是因為歷史原因長期漂流在外的遊子,包括臺灣、香港、澳門。只要是愛國的,愛國一家,我們都要聯合。這是辛亥革命留給我們的傳統,第一次北伐大革命留給我們的傳統。只有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兩岸共同發展,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兩岸人員充分交流,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兩岸團結起來,共同擔負我們應有的責任

  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是中華兒女,都是一家人。我們政治可以多元,但多元一體,和諧相處,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用,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我們國家就能夠強大。祖國大陸的各項對臺政策,真正是愛臺灣,愛我們的同胞的。

  幾天來,我看到這麼多的臺灣朋友來到大陸參加紀念辛亥革命95週年,這是骨肉同胞心有同感,他們的講話都是發自肺腑的。過去的事情,風風雨雨,作為歷史的教訓,我們把它放在一邊。中華民國、辛亥革命之後,我們有經驗,有教訓。教訓就是我們在探索中國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有磕磕絆絆,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我們沒有抓住機會發展中國,內耗過多。現在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好機會,我們不要喪失機會,而且我們有光榮的傳統,有民族的傳統,有革命的傳統,所以我們的發展會持續的。我們有用之不竭的力量的源泉。只要我們海峽兩岸同胞一起建設,我們統一的那一天會到來的。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的心聲。

  希望臺灣的同胞,不管是原住民還是大陸移民,多到大陸來走一走,放眼過去看一看,我們中國過去是怎樣的,現在中國在世界大發展中又處於什麼地位。把臺灣放在中國百花園的大家庭中來看,就會有一個新的概念。“臺獨”分子懼怕兩岸的廣泛交流,但是血脈是割捨不下的,歷史是不容篡改的。不管你姓什麼,祖籍何方,根都在這片土地上。

  張同新教授説,我希望,到辛亥革命100週年的時候,臺灣也能像祖國大陸一樣隆重紀念,我們共同發揚辛亥革命的光榮傳統。臺灣和大陸能夠聯起手來,我們共同隆重地唱響中華民族在全世界擔負起我們應有的責任的這樣一個主旋律。(記者/楊永青 編輯/張立霞)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