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配的小説——辛亥革命文談之四

  時間:2006-09-27 10:24    來源:     
 
 

 

 
  黃小配(世仲)是辛亥革命時期最可稱的小説作家。主要有宣傳民族革命的《洪秀全演義》,抨擊保皇黨的《大馬扁》,和揭露清官場腐朽的《廿載繁華夢》。這幾部小説,在當時都收到了很大的政治宣傳效果,從藝術造詣上説,也是放之晚清第一線作品中而無愧色的。

  《洪秀全演義》(1908)是他的壓卷之作。這部章回小説,他自詡為“洪氏一朝之實錄,即以傳漢族之光榮”。章太炎敘文,也認為洪氏“功雖不就,亦雁行于明祖。其時朝政雖粗略未具,而人物方略多可觀者”。預計此書出後,“尊念洪王者,當與尊念諸葛武侯、岳鄂王相等”。並稱洪氏失敗,雖雲憾事,但不必氣餒,因為“復有洪王作也”。他把這部小説,比之如《三國演義》及《説岳全傳》。此書“遺事得之故老,文亦通俗”,突出地描寫了太平天國的民族革命精神,和洪秀全、李秀成等的人民立場,洪秀全對知識分子異己者和俘虜的清軍將領的寬大處理,李秀成輕騎簡從身入危地説服受清軍欺騙的武裝農民,以及土地政策、開女科、男女平權、平等外交等等,都寫得很精彩。人物性格的刻劃,如李秀成、石達開等,也很生動。對曾國藩一類的漢奸,奴才,則儘量予以醜化、鞭撻。作者很善於運用章回小説形式,富有傳統氣派,文字亦極酣暢。只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過深,不免令人有模倣之想。有些看法,如全書過於強調錢江,分析韋、楊內訌等,頗有不足和偏差之處。但儘管如此,在當時“官書既非翔實,盜憎主人,又時以惡言相詆”,而《國朝中興演義》復流行一時的情況下,此書之出,不但對這些烏煙瘴氣的侮蔑予以廓清,也正面地、積極地宣傳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坊間流行的有10續174回足本,實則後120回皆他人續書,非小配作。

  《大馬扁》(1908)是抨擊保皇黨康有為等的“招搖海外,借題棍騙”。所以開場詩道:“保國保皇原是假,為賢為聖總相欺”。結場詩:“欲扶異族殘同種”,“逍遙海外富家兒”。所以這樣抨擊康有為,目的是為民主革命運動剷除絆腳石,廓清道路。因為他們“標榜虛名噪一時”,很有些欺騙性,是當時革命的危險敵人。他在書裏揭穿康氏的一些醜惡行為,説他竊取他人的《新學偽經辨》,改名《新學偽經考》,署上自己的名字。以《公羊》學獲得功名,結識翁同和。詐偽地謀山長,公車上書,要帝寵。騙譚嗣同入京,説是聯絡革命黨起事。逃到日本,還要欺騙日本朝野,致遭驅逐。把他寫成一個極大的馬扁。雖不免如當時流行的“譴責小説”的“辭氣浮露,筆無藏鋒”,事件與實際情況有距離,而卻大快人心。

  《廿載繁華夢》(1907)是揭露清廷官吏、官僚資本家的腐朽醜惡。一個由廣東海關書庫起家的紈褲子弟,任職不上一年,就貪污到百萬以上,由此發跡,竟做到三品京堂、欽差大臣、出使外國,廣置姬妾至二十余房,縱情聲色,揮金如土,最後終歸破敗,所謂“廿載雄財誇獨絕,一條光棍起平空”,反映同治、光緒年間的官場黑暗,和生活豪華。也約略地涉及到這些人物和帝國主義的關係。這部小説,寫官僚資本家糜爛生活部分,近於《胡雪岩外傳》,可以説是姐妹篇。缺點也是共通的,寫縱情聲色的部分多,寫政治、經濟方面的情況少。比之於《官場現形記》,人物雖出於一源,描寫卻比較更接近現實。一線到底,結構謹嚴。舉凡清廷的腐朽、海關的積弊、官僚內部的矛盾關係、婦女的不幸命運,等等,寫得都相當透徹。對革命是有利的。

  黃小配的小説,除這三部以外,成書的還有《宦海升沉錄》、《鏡中影》,不知曾否完稿的有《宦海潮》(見到十三回)、《黃粱夢》(見到十九回),還有一些短篇,內容也都是暴露官場和宣傳革命。其間也有很錯誤的,如以袁世凱為主人公的《宦海升沉錄》,寫清廷排斥漢人,從種界關係上,竟對袁大加恭維,並寄以希望,這又足見其思想混亂,認識不清的一面。(阿英)(原載于1961.10.30《人民日報》) 

 
(來源:人民網)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