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專家卲宗海向中通社記者指出,孫中山將成為兩岸之間的一道重要橋梁。
今年正值辛亥革命100週年,回顧100年前那段驚心動魄的歲月,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表示,在辛亥革命前後的二三十年中,臺灣人民積極為革命大業出錢出力,孫中山也曾先後三次到臺灣,深遠影響著臺灣人民。
1900年初到臺灣,策劃惠州起義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立第一個革命組織——— 興中會。3年後,孫中山在倫敦蒙難之後來到日本,派遣同鄉兼同學陳少白到臺灣建立興中會分會。
陳少白到了臺灣後,經由一位老友的堂弟楊心如的介紹,找了位於臺北大稻埕的良德洋行,結識了少東、廈門人吳文秀等人。
興中會臺灣分會終於辦起來了,這是中國革命黨人首次在臺灣建立的據點,也是臺灣同胞直接參與祖國革命運動的開始。
1900年9月25日,孫中山從神戶搭“臺南丸”經馬關前赴臺灣,于28日抵達基隆,隨後進駐臺北,這是孫中山第一次到臺灣。在臺灣的42天裏,孫中山的主要任務,是策劃廣東惠州起義。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從香港轉赴臺灣
1904年,孫中山從歐洲到日本時,認識了黃興、宋教仁等代表人物,然後把東京的革命團體聯合成了中國革命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任同盟會總理。1910年春,祖籍福建漳州的同盟會成員王兆培奉孫中山之命到臺灣發展同盟會,9月,臺灣分會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滿清政權在革命浪潮激蕩下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
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第二次來到臺灣。當時孫中山乘船南下,本想由香港轉到廣東,繼續指揮討袁軍事,船抵達福州後,獲知廣東軍事已敗,陳炯明逃往南洋,孫中山此時到香港將十分危險,於是乘船秘密到了臺灣,住在臺北梅屋敷,其間一度住在臺北市石橋仔頭。
由於日本人警衛森嚴,當時臺灣對於孫中山前來一事,知者不多。同月中旬,孫中山乘船離臺到了日本神戶。其間,同盟會同志翁俊明和杜聰明向孫中山彙報要用病菌殺袁世凱的計劃,孫中山“嘉其志而阻其行”,但翁、杜二人仍按計劃到北京,將病菌投放到自來水中,不過沒有發生效力。
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經臺灣東渡日本
在王兆培、翁俊明推動之下,到1912年春,同盟會臺灣分會成員增至30多人,包括嶄露頭角的民族及社會運動領導人蔣渭水。1914年底,該會在臺北舉行會員大會時,會員增加到76人。但很可惜,由於當時政治環境惡劣,這個成立4年多的革命組織于1914年底宣告解散。
1917年,北京政局出現軍閥跋扈、毀法亂紀、國本動搖的亂象,孫中山率領一部分國會議員及海軍南下廣州,倡導護法運動,出身於臺中望族霧峰林家的林祖密,在閩南積極響應,孫中山委任其為閩南軍司令,負責閩南護法軍事。林祖密受命後,在鼓浪嶼設立秘密機關,派員分赴閩南各縣市活動。
1918年,孫中山第三次到了臺灣。當時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從廣州赴汕頭,再從汕頭經臺北東渡日本。孫中山總共三次到了臺灣,都是在革命最艱難困頓的階段,又多半是其不容于國內外其他地方之時,孫中山在愛國的臺籍同胞和革命志士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他是最早以實際革命行動光復臺灣的人。(《海峽導報》 記者 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