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啟思錄

時間:2011-09-26 09:53   來源:人民日報

  辛亥首義,起于武昌,燎原華夏,激蕩五洲。百年回望,滄海桑田:中華民族,從積弱之邦到屹立東方;炎黃子孫,從涂炭之民到當家作主;華夏文明,從殘燭之光到聖火映天,肇自首義,功成開場。

  推翻清帝,掃除君主專制,當頌辛亥首義。千年帝制,君權至上,世襲相承。康乾盛世,遲暮沉沉,長夜無歌。西方潮起,東方沉寂。一樣歷史必然,兩個時代之差。鴉片戰爭,門戶洞開。列強割佔領土,勒索賠款,劫奪海關,吸吮民膏。慈禧“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以賣國求保全;以“攤賠”、“代賠”搜刮民財;以“籌劃經費”增加捐稅。衣食維艱,民怨沸天。武漢九省通衢,三鎮控扼江漢。分攤戰敗賠款,復徵新政新稅,“籌款之多,甲于天下”。“人禍”助長水災,百萬人流亡載途,浮屍蔽江,人或相食。抗捐抗稅,此起彼伏。張之洞勵行新政,倡導編練新軍,大勢趨重荊楚。科學補習所、日知會加入行伍,運動軍隊,組織鐵血運動。振武學社、文學社宣言:“推翻清朝專制,反對康梁保皇”。鄂湘聯合,籌資暴動。清廷加緊屠殺,激起首義爆發,工程八營首舉義旗,首槍打響,革命士兵呼嘯而起,商民捐油照明,十八星義旗飄揚,首義霹靂告捷。列強佯示“中立”待變,清廷復用袁氏主剿,保衛武漢拉開序幕,工農群起助戰,州縣揭竿而起,全國雲起風從,華僑聞風而動,首義洪流,席捲華夏。清朝統治土崩瓦解,君主專制結局封塵。大清朝崩廈落日,同盟會屢蹶屢起,武昌首義一舉功成,代有追尋,大勢所然。

  建立共和,開啟復興閘門,當推辛亥首義。各派力量聯合,組建湖北軍政府,佈告全國,倡議共和。廢除苛稅,穩定物價,整頓金融。改革司法,改善民生,改良習俗。禁種罌粟,剪辮放足。革新氣象,民眾歡騰。《鄂州約法》宣佈人人平等,人權不受侵犯。萌生根本大法,勾畫建國藍圖。共和之舉,中外矚目。列強撮合南北和談,立憲派兜售君憲保皇,袁世凱兼施“剿”“撫”篡權,離間同胞,渙散大勢。魚龍混雜,政見分歧。驟登高位者,懼再蹈風險;意志軟弱者,被拉攏收買;滿足速勝者,忽視持久鬥爭。“革命軍起,革命黨銷,一時充塞。”孫中山海外歸來,高舉共和旗幟;整頓同盟會,貫徹三民主義;加速建立中央政府。霹靂手段,大漲民氣。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頒布《臨時約法》,主權屬於國民,實行三權分立,中華民國成立。民主共和,潮起潮落。列強經濟封鎖,軍事威脅恫嚇,貶斥孫中山,美化袁世凱。迫於列強壓力,困于財政危機,惑于政治迷霧,難於內部分化,失于歧視工農,溺于成功幻覺,一時危機,風雨飄搖。袁世凱撥專制死灰,演洪憲醜劇。張勳割據稱雄,清王朝借屍還魂。軍閥專制,賣國毀法。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民聲鼎沸,討伐國賊。辛亥革命功敗垂成,民主共和迴響震蕩。反清帝不反帝制,死灰猶可復燃;反專制不反列強,僵屍猶可還魂;反列強不依靠工農,必然曇花一現。維新落而立憲起,清帝廢而軍閥據,萬派畢而共和立,浩浩蕩蕩,大潮所然。

  振興中華,教育實業救國,當起辛亥首義。工業革命發端,西方工商猛進,清廷反視末業;西方科學革命,清廷稱“奇技淫巧”;西方海外貿易,清廷禁海封關;西方堅船利炮,清廷弓箭大刀。鴉片戰爭,洋洋百萬清軍,不敵一萬英兵。李鴻章驚呼,“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洋務運動,東風無力,海軍擴建無資,慈禧萬壽耗銀億兩。甲午海戰,擊碎洋務藍圖。痛定思痛,孫中山吶喊“振興中華”。湖北軍政府勸業興商,厲行生産。南京臨時政府振興實業,改革教育。發展農工商礦,致力墾殖事業,開發西北資源,促成“實業革命”。武漢戰後重建,計劃“略如紐約倫敦”,“務使首義之區,變為模範之市”。參加巴拿馬世博會,展示初曦之光。袁世凱廢民主、去共和、立君主,賣鐵路、賣礦山、賣民族。無權無兵,實業救國難籌,經世碩畫難就,謀國苦衷難成。孫中山痛陳“推翻專制政府”,“建立完全民國”,“啟發人民生業”。中西格局,反向演變,興衰強弱更替,奇異悲歌,大局所然。

  血沃華夏,不朽豐碑,當樹辛亥首義。“促睡獅之猛醒,挽既倒之狂瀾”。彭楚藩嚴辭拒“開脫”,英勇獻身軀。劉復基視死如歸,高呼“大家努力”,“起來革命”。楊宏勝身負重傷,面對屠刀挺胸膛。總指揮吳兆麟功成身退,督修樊口大堤,建“民生”“民信”鐵閘,遺愛生民。袁世凱篡權,湖北士兵登高一呼,“二次革命”,挽救共和,血染武昌。死以為國,英魂長存。狂飆起卒伍,鐵血鑄豐碑,舉國頌英傑,千祀萬祭,大義所然。

  祭先賢,垂後世,開未來。國共合作,鑄華夏輝煌。中山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北伐告捷,,成辛亥首義功業;抗日統一戰線,驅逐日寇,結束列強侵略,綻辛亥首義新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民族偉大復興,結辛亥首義碩果。百年偉業,萬世豐碑,華夏兒女,前赴後繼。世界棋局,風雲變幻。曰:變則通,通則久。挑戰沒有止境,答案不容選擇。明興衰之鑒,繼首義之風,領未來之航,創天下之先。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