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去世前錄唱片呼籲自強救中國

時間:2011-10-09 08:05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文/記者廖靖文

  “諸君,我哋大家喺中國人,我哋知道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頂富頂強之國家,邊個唔知道呢!但是現在中國是乜嘢嘅情形呢……”這段久遠而親切的粵語演講在網路上流傳甚廣,演講者正是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這段在他去世前一年留下的錄音成為偉人一生中僅有的一次錄音留聲,彌足珍貴。鮮為人知的是,這次珍貴的錄音是在廣州南堤(現在沿江中路)的俱樂部內錄下的。由於錄製者是當時上海的中國晚報館,很多人誤以為這是在上海留下的錄音。孫中山當時還特意錄製了粵語和國語兩個版本。

  諸君,我哋大家喺中國人,我哋知道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頂富頂強之國家,邊個唔知道呢!但是現在中國是乜嘢嘅情形呢……

  大家同心協力來救國,咁中國就可以反弱為強、轉貧為富,就可以同今日之列強並駕齊驅!

  摘自孫中山粵語演講錄音

  “孫中山是一位十分出色的革命演説家,在廣州期間,先後在嶺南大學、廣東高師、第一公園等諸多場合留下了眾多著名的演説。”著名學者、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邱捷説。1924年5月,當時孫中山正在廣州養病,剛創刊不久的《中國晚報》組建留聲部, 社長沈卓吾帶著錄音技師來到廣州,託人通過孫科和戴季陶的關係,希望邀請孫中山進行演説錄音。孫中山欣然接受了邀請,在5月30日,來到當時位於廣州南堤的南堤小憩俱樂部(今沿江中路195-197號),拿著事先寫好的文稿對著留聲機進行演講。

  演講唱片廣告:國語二片,粵語一片,每片兩元四角

  “諸君,我們大家是中國人,我們知道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頭一等的強國,我們的文明進步,比各國都是領先的……”“那麼為什麼我們這個國家正在落到這個地步,我們是中國人應該要趕快想想辦法,怎麼樣來挽救……”(摘自國語版)

  “諸君,我哋大家喺中國人,我哋知道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頂富頂強之國家,邊個唔知道呢!但是現在中國是乜嘢嘅情形呢……”“大家同心協力來救國,咁中國就可以反弱為強、轉貧為富,就可以同今日之列強並駕齊驅! ”(摘自粵語版)

  為方便全國民眾了解演説內容,演講專門錄製了兩個版本,一段是國語(普通話)版本,一段是帶香山口音的粵語版本。之後,沈卓吾將孫中山的演講製成三張每分78轉的膠木唱片,並於當年下半年以《勉勵國民》、《敬告同志》為題發行。一年之後的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

  自成功發行這一唱片後,《中國晚報》聲譽大增,在孫中山先生逝世4週年之際,1929年3月12日,《中國晚報》經營部又將1924年灌錄的這輯絕版錄音再次發行,並同時發行了《中山先生留聲紀念集》,書名由孫中山的革命戰友胡漢民隸書題寫。

  書中還收輯了孫科、于右任、譚延愷、蔡元培、馮玉祥、吳敬恒、戴傳賢等7人專為此書所著的文章,詳細回顧了沈卓吾當年請孫中山錄製唱片的過程。沈卓吾在編輯説明則寫道, “這是孫中山一生僅有的一次錄音留聲,也是孫中山先生利用近代科學發明來宣傳政治主張,喚起民眾的成功嘗試……”

  《中山先生留聲紀念集》封一印有孫中山國語演説詞四段,分別為:勉勵國民第一、勉勵國民第二、勉勵國民第三和告誡同志第四。封二印有孫中山粵語演説詞兩段,分別為:勉勵國民第一、勉勵國民第二。粵語內容和國語大致相同。當時報紙上還刊登了唱片的廣告:“外侮日亟,國難日殷,大家快醒!醒!先總理對於我國民有深切之告誡,欲救國強種,請聽孫總理生前親口演講留聲片。國語二片,粵語一片,每片兩元四角,上海南京路四百八十號本報留聲部發行。”(載于1932年5月4日《中國晚報》)

  “孫中山一貫重視以輿論宣傳手段來號召革命”,孫中山先生在許多演説和文章中都曾明確闡述輿論和宣傳的重要性,如1923年12月,他在題為《革命成功全賴宣傳主義》的長篇演講中就明確表示:“僅靠武器而不採取有效手段廣泛宣傳革命思想,爭取各階層人民的廣泛支援,革命難於成功。”因此,孫中山先生答應上海《中國晚報》的錄音請求,絕非一時興起,而是基於革命宣傳的考慮。

  原版贈予故里:先生國語和粵語都講得十分好

  根據歷史資料記述,當時孫中山演説錄音的三張唱片向海內外發行,其時發行數量很大。如今,完整保存下來的只剩寥寥,在廣州博物館記憶體有由原唱片轉錄而來的錄音帶。而昔日錄製錄音的南堤小憩俱樂部,也早已不復存在,原來的位置建起了高樓。

  美國華人收藏協會秘書長、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副會長招思虹女士和她的《金山之路》讀者團隊共購得兩套孫中山演講錄音唱片。為紀念辛亥百年,9月14日,《金山之路》成員聯袂將一套唱片捐給了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而另一套則由《金山之路》讀者林邦立先生捐贈給中山故居紀念館。招思虹表示,“在演講的錄音中,我們可以發現孫中山先生的國語和粵語都講得十分好。”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