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武昌首義公園成了遊客踏青旅遊的亮點,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鄂軍都督府(紅樓)也受到遊客熱捧。
武漢有多處首義烈士公墓,安葬著1萬多名在辛亥革命陽夏保衛戰中犧牲的官兵。圖為漢陽扁擔山辛亥鐵血將士公墓。
一名兒童在拍攝修繕一新的起義門城樓及城墻。
長江左岸,黃鶴樓下,一座兩層紅色小樓掩映在綠樹之中。
這就是傳説中的“紅樓”。清末,這裡是湖北諮議局;民國,這裡是鄂軍都督府;如今,這裡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跨越百年的風雲際會與奇崛高亢,在這座寧靜的小樓裏不動聲色地演繹。
在一個陽光柔和的秋日,遠道而來的人們用好奇的眼光打量這小樓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它們串起的是一段氣勢如虹的壯麗史詩——武昌首義,而最扣人心弦的篇章,當屬1911年10月10日之夜。
意外的爆炸暴露革命黨人花名冊
1911年10月,武昌形勢緊張,人人驚恐。湖廣總督瑞澂下令,中秋節提前一天于陽曆10月5日慶祝,防止軍隊在預期的起義日離營。中秋節太平無事過去了,這個城市稍稍緩了一口氣。
然而,10月9日中午,一顆炸彈在漢口俄國租界爆炸了。共進會事實上的領袖孫武,在一個秘密革命機關部混合炸彈藥粉,火藥突然爆炸,把孫武的臉部炸傷了。朋友遂將其送入一間日本醫院,並未被人察覺。
循聲而來的俄國租界巡捕進入機關部,發現了革命旗幟、宣言,還找到了一份革命黨人的花名冊。
出了爆炸事件,滿清當局更不敢懈怠了。俄國人把從漢口機關部搜獲的罪證文件移交,中國警察立即開始捕人行動。這樣,事情開始了最後的關鍵性轉折。
無辮即殺頭謠言逼得新兵急造反
對於湖北革命黨人來説,10月10日是從一個不祥的徵兆開始的——劉堯澂和其他兩個年輕的革命黨人一大清早就被槍決了。
當市民都揣測滿清官吏搜捕的性質時,謠言就在市場和兵營裏散佈步開來。大多數人深信,當局已經掌握了革命黨人的花名冊,並將慢慢逮捕冊上有名的人。有人相信,官吏們正在編制所有漢族士兵的假名冊。更加普遍的謠言是:凡是沒有留長辮子的,不論何人,都得依法逮捕和殺頭。那天早晨劉堯澂等被殺的3人,全都沒有長辮,這件事實使這個故事更加可信了。
大風中飛播的謠言,讓革命基層組織的領袖們意識到,有必要在當晚再次執行前天已經流産的起義計劃。除非迅速行動,否則搜捕最終將會落到自己頭上。這樣,革命事業甚至自己的生命,都將告終結了。
在謠言紛傳的時候,新軍中的任何一個漢族士兵,特別是在年初剪辮風潮時期去掉了髮辮的人,都容易相信,豁出去投身革命比單純坐以待斃,危險性更小一些。
事實是,革命在武昌已經成熟。瑞澂下令採取的措施,是經過仔細考慮的,是十分明智的,但是它們阻擋不了滾滾洪流。
他們搜捕革命機關部,關閉城門,撤銷部隊請假制度,以免革命黨人互通聲氣,這些措施都是順理成章的,而且儘量避免在士兵中間進行帶有刺激性的逮捕。但是這些枝節性的治標措施,也足以製造一種恐懼和不信任的氣氛,造成一種想法——大家都認為滿洲人正在胡亂逮捕、屠殺漢人。
對於不了解武昌革命政黨規模的士兵和文職人員來説,32人的被捕和3個人的正法,造成了一種大規模且帶報復性的恐怖,不管你有罪無罪,都同樣受到威脅。10月10日武昌的心情,是恐懼和同情(對於在滿清鎮壓下犧牲的年輕人的同情)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