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警報:“九一八”事變回眸

時間:2011-09-23 10:08   來源:新華網

  1931年9月18日,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炮擊中國東北軍的北大營並向瀋陽進攻,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19日,日軍侵佔瀋陽,幾天之內又佔領長春、吉林等地。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圖為日軍佔領瀋陽城(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80年前的警報,是外敵入侵、國破家亡的悲愴;80年後的警報,是拒絕遺忘、發憤圖強的自省。穿越80年的警報,是對歷史的深沉回望,對未來的積極思考——一個民族如何從苦難歷史中汲取向上動力。

  不戰而退,國恥勿忘

  “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佔火藥庫,後佔北大營,殺人放火真是兇。中國軍隊好幾十萬,恭恭敬敬讓出了瀋陽城……”流傳東北的民間歌曲《九一八小調》這樣唱道。

  “當年的情況比歌裏唱的還要慘。”“九一八”事變親歷者、90歲的孫世箴老人回憶説,事變發生後連續幾天,日本人大開殺戒,瀋陽城門樓前吊著很多中國人的頭。“從那以後,東北幾千萬老百姓就成了亡國奴。”

  不戰而退的屈辱,終釀14年國土淪喪、黎民蒙難。1931年9月18日22時許,日本關東軍炸毀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一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炮轟東北軍北大營,攻擊瀋陽城。

  “由於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兵力數倍于日軍的東北軍,除了小股部隊開槍抵抗外,其餘都不戰而逃。”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副會長王建學教授説,由此導致東北在4個月零18天時間裏全部淪陷。

  “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進入了最黑暗的一段歷史。“不抵抗等同於開門揖盜、任人宰割,這是莫大的恥辱。”遼寧地方史學者韓曉東説,“九一八”事變是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落後就怕挨打、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必然。

  “恨不抗日死,留得今日羞。”韓曉東説,14年的抗戰表明,面對強敵要敢於抗爭,要有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犧牲精神,否則就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不能贏得抵禦外侮戰爭的勝利。

  “當年爬冰臥雪、血染沙場,就是不願意當亡國奴。”今年100歲的抗聯老戰士單立志老人雖久臥病床,但還思維清晰,“中國人決不能忘記‘九一八’,決不能忘記抗戰那段歷史。”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