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首腦們的詩
時間:2011-09-23 14:21 來源:學説連線網
中華民國(1912~1949)時期,領導人多能詩詞。孫中山、黃興等同盟會一繫領袖既有詩詞傳世,北洋政府首腦多軍旅出身,亦不乏涉獵風雅者,袁世凱之後,徐世昌詩書畫俱工,段祺瑞有《正道居詩》集。政余事詩,以志其懷,此乃中國政要之傳統和特色。頌其詩,讀其書,知其人,論其世,不亦樂乎!且看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孫中山、黃興、袁世凱、蔣介石以及汪精衛等五位首腦人物的詩。
孫中山: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
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因而得名。廣東香山人。1879年隨母赴檀香山讀書。1892年畢業于香港西醫書院。1894年11月從上海去檀香山組織興中會。1895年10月密謀廣州起義,失敗後流亡海外。1905年8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在東京合併為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1906年起,同盟會在華南各地組織多次武裝起義。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從美國趕回,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再度流亡日本,1914年在東京組織中華革命黨。1917年在廣州建立軍政府,任大元帥。1921年5月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準備以兩廣為根據地北伐。因陳炯明叛變,避之上海。1923年2月回到廣州重建陸海軍大本營。1924年1月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4年5月創立陸軍軍官學校。接受段祺瑞、馮玉祥、張作霖的臨時聯合政府的邀請,北上共商國是,12月底扶病到達北京。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
孫中山無意做詩人。1897年他對日本友人宮畸寅藏説:“弟不能為詩,蓋無風流天性也。”[①]然而,此後的革命生涯中,孫中山還是不時有詩問世。
1899年秋,孫中山作七言絕句《咏志》:“萬象陰霾掃不開,紅羊劫運日相催。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曾用作革命組織的動員口號和聯絡語,又稱革命歌、起義歌。全詩多用口語,淺顯易懂,極具鼓動性。惟“紅羊”一句借用典故,不大通俗。南宋理宗時,有一位算命先生柴望上書提請朝廷注意,每逢丙午、丁未年,國家必有禍患。以天干“丙”“丁”和地支“午”在陰陽五行裏都屬火,為紅色,而“未”這個地支在生肖上是羊,每六十年出現一次的“丙午丁未之厄”後被稱為“紅羊劫”。宋人最慘痛的記憶“靖康之恥”就發生在丙午年(1126年),今人所謂十年浩劫也始於丙午年(1966年),楊絳就有《丙午丁未年紀事》。不過,孫中山這裡卻是反其意而用之,以“紅羊”諧音太平天國領袖“洪”“楊”,宣稱革命的時機就要到來了,他滿清的劫運就要到來了。[②]孫中山曾説:“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我是第二。”
《挽劉道一》:“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尚余遺業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風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攬江流一奠公。”1906年劉道一從日本回國,到家鄉湖南從事革命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年底,醴萍瀏武裝起義爆發,劉道一負責聯絡同盟會東京總部。次年1月被捕,就義于長沙,年僅二十二歲。作為同盟會成立後第一次武裝起義犧牲的第一位會員,劉道一受到同盟會總部的隆重追悼,孫中山、黃興悲痛難抑,競賦輓詩。孫中山此篇作于1907年2月3日,辭正調永,情真意摯,氣魄恢弘,境界遠大,實為彪炳史冊之作。
1907年3月4日,孫中山被日本當局驅逐出境前,會晤唐群英,贈五言絕句一首作別:“此去浪滔天,應知身在船。若還瀟湘日,為我問陳癲。”前兩句抒寫有國難投的悲憤,後兩句囑託革命工作。唐群英(1871~1937),湖南衡山人,1904年秋與秋瑾相約東渡扶桑,尋求救國之道,為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陳癲,即陳樹人,先期回國的同盟會會員。
1907年12月鎮南關起義,孫中山親臨戰場,向清軍開炮。失利後率軍退入安南(今越南),在馬背上吟成了一首七絕:“鹹來意氣不論功,魂夢忽驚徵馬中。漠漠東南雲萬疊,鐵鞭叱吒厲天風。”其字裏行間,洋溢著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
1917年,孫中山有詩《祝童潔泉七十壽》:“階前雙鳳戾天飛,覽揆年華屆古稀。治國安民兒輩事,博施濟眾我公徽。玉槐花照瑤觥燕,竇桂香凝彩舞衣。所欲從心皆絜矩,蘭孫繞膝慶祥暉。”此詩以人情味見長,展示了作者精神世界的另一面。詩中用典嫺熟妥帖,如“戾天飛”一語出自《詩 小雅 四月》“翰飛戾天”,“覽揆”代指生辰,出於屈原《離騷》“皇覽揆余于初度兮”,“竇桂香”嘗見於南宋詩人李昴英《秋試已近用韻勉兒輩》“歲當酉戌吾家旺,月府先教竇桂香”,尾聯“所欲從心皆絜矩”一句則化用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虞美人 為謝逸橋詩鈔題詞》:“吉光片羽珍同璧,瀟灑追秦七。好詩讀到謝先生,另有一番天籟任縱橫。五陵待客賒豪興,揮金為革命。憑君紐帶作橋梁,輸送僑胞熱血慨而慷。”1918年5月20日,因不滿桂系軍閥的排擠,孫中山辭去大元帥職。數日後,自廣州往梅縣,住鬆口銅琶村謝逸橋家,讀其詩詞集有感,遂填此詞,盛讚謝逸橋的詩歌品質和他對革命的無私支援。謝逸橋(1874~1926),華僑巨商,同盟會員。秦七,即北宋詞人秦少遊,其詞清新婉麗,蘇軾謂之有屈、宋之才,王安石稱其有鮑、謝之致。五陵,舊指豪門貴族聚居之地。
1920年10月,曾在護國軍韶關之役中以神奇炮火扭轉戰局,後升任滇軍第六旅旅長的魯子材(字梓楠)犧牲于重慶,孫中山再題輓詩以表彰英烈,其《魯旅長梓楠像讚》雲:“智戰嶺海,夙耳英聲。桓桓心傑,卜為國禎。轉鬥入蜀,戈返陽精。沙場灑血,錦水鳴鳴。緬茲遺像,宜炳丹青。”並題書輓聯:“為國惜英忠搗龍事遠烝民苦,瓣香嗟萬里化鶴魂歸蜀道難。”
“史臣重朱家,君乃隱于酒。時事尚縱橫,雄心寧復有?”這首《贈陳樹人》係孫中山晚年作品。陳樹人(1869~1930),即陳癲,本名陳荊,湖南湘鄉人,為革命奔走出生入死,不愛財,不圖官,惟嗜飲酒,不修邊幅,辛亥革命後辭官歸裏。1924年3月,孫中山任命陳樹人為廣東政務廳廳長,作此詩相贈。前兩句以史學家司馬遷所推重的俠士朱家相比,讚揚陳荊的俠義精神及名士風範,後兩句勉勵其重抖精神,再建功勳。朱家,秦漢之際著名俠客,《史記》有傳,為魯國人,專好濟人之急,解人之厄。劉邦追捕季布時,朱家設計救之,後來季布顯貴,朱家終身不與相見。
作為職業革命家、開國領袖,孫中山不以詩名,亦不刻意為詩,平生所作詩詞,存世者不過數首[③],已大略見出其精神境界和藝術品位。
另外,孫中山一生還留下四五十副對聯,其中亦不乏佳作,可印證其詩品。如《題鼎湖廟聯》:“塵事未除人自苦;江山無恙我重遊。”隱寓其革命意志。《題上海香山路居室》:“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頗負黨人豪情。還有,當年孫中山留學歸來,途經漢口,欲見洋務派領袖張之洞,便遞上名帖:“學者孫文求見之洞兄。”張之洞不屑,在帖子背後書以“持三寸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讓通報者退還,孫中山隨即對以“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張之洞敬服,下令開中門迎客。
1918年,孫中山在廣州曾與胡漢民、朱執信論詩。他對中國古典詩歌推崇備至:“中國詩之美,逾越各國,如三百篇以逮唐宋名家,有一韻數句,可演為彼方數千百言而不盡者。”對於詩的創作規律亦不乏見解:“或以格律為束縛,不知能者以是益見工巧。至於涂飾無意味,自非好詩。然如‘床前明月光’之絕唱,謂妙手偶得則可,惟決非尋常人能道也。”而對當時頗為時尚的詩觀詩潮則不以為然:“今倡為至粗率淺俚之詩,不復求二千餘年吾國之粹美,或者人人能詩,而中國已無詩矣。”[④]
可以看出,對於既往的“我手寫我口”的所謂詩界革命,尤其是對於當時正在興起的“白話詩”廢除格律的嘗試,孫中山是頗有微詞的,不肯茍同的。政治上的激進主義地推進民主自由,文化上的保守主義地呵護古典藝術,在這位民國締造者那裏矛盾地統一著。
女人是平凡的,
月朗星稀,是女人用晨炊點燃新的一天,
牽牽連連,是女人將零零碎碎補縫成一個美麗。
女人是不平凡的,
風雨交加,是女人為我們打開家門,
坎坎坷坷,是女人給我們關懷和溫馨。
然而,女人又是偉大的,
人類常把母親比作美麗和博大的化身,
人類在生育女人的同時,女人也生育了整個人類。
世界少不了女人,
如少了女人,這個世界將失去——
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七十的善,百分之百的美。
有這麼一首歌頌女人的自由詩,近年盛傳是出於孫中山的手筆。在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裏,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的孫中山,1914年還當著宋慶齡等人的面激動地吟誦過。另外一些資料,如《宋氏家族全傳》則顯示,這是1914年在美國留學的宋美齡的初戀情人劉紀文呈獻給她的讚美詩。以孫中山對於中國古典詩的推重和固守,他會作這種“粗率淺俚之詩”嗎?儘管其最後一節關於女人與真善美的關係的表述十分精彩。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