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辛亥後裔談辛亥革命百年啟示

時間:2011-09-30 15:10   來源:人民日報

  紀念辛亥革命,回顧先生功績,不但要重視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更值得珍視的是他所提出的建國方略

“小我自己,大我國家”,黃興強調每一個人都要把自己放在國家和事業中去

  黎元洪在中國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儘管步履蹣跚,坎坷曲折,但畢竟也是邁開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

  蔡元培構建了一個思想學術開放的平臺,為中國教育留下了思想學術自由的治學啟蒙

  魯迅説,章太炎是一個有學問的革命家。他撰寫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號召人們起來革命,推翻清朝政府

  徐錫麟在東京博物館看到了一座中國古代大鐘在那裏展示,他想,中國的文物怎麼就被日本人掠奪過去?

長期奔走于浙、皖等地,將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撒播于社會中下階層人士

  辛亥革命的豐功偉績不僅屬於參加武昌起義的革命志士,更是當時所有發動、支援辛亥革命人士共同奮鬥的結果

  孫必達(孫中山曾侄孫):

  先生畢生追求國家統一

  “中山先生的人生,實在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我非常欽佩先人的這種能力。”孫中山曾侄孫、全國政協委員孫必達從幼年時起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曾祖叔父孫中山傳奇革命人生的思索與追尋。

  孫必達生於香港,目前生活工作也主要在香港。身為偉人後輩,孫必達説,香港是中山先生曾經負笈九載的地方,也是其革命思想的發源地。在這裡,中山先生設立了興中會總會與同盟會分支機構。“中山先生發動的十次武裝起義,有六次主要是在香港策劃。香港之於辛亥革命,功不可沒。”希望通過紀念辛亥革命的這個活動,來審視我們過去100年所走過的道路,既可以告慰先人在天之靈,也可以把先輩的精神遺産一代代傳承下去,“先人的事業,既有對我們的鞭策,也有對我們的鼓勵。”

  孫必達認為,“紀念辛亥革命,回顧先生功績,不但要重視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更值得珍視的是他所提出的建國方略。”孫必達説,中山先生的很多遺願如今已成現實,而祖國統一的願望還未能實現。中山先生一生追求國家統一,他曾經説過:“竭志盡誠,以救民國,破除障礙,促成統一。”號召全體中國人團結起來,排除擾亂中國統一的一切勢力,實現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復興。用中山先生的話説,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本報記者 尹世昌)

  黃偉民(黃興長孫):

  黃興精神遺産是“無我、篤實”

  “我的祖父家境優越,如果不參加革命,他完全可以過另外一種安逸的生活。”作為黃興的長孫,73歲的黃偉民先生説,先祖父前半生是唸書,後半生參加革命,為了革命,把家産都賣了。黃偉民説,作為辛亥革命時期最重要的領袖人物,無論是當時的革命黨人或者是後來的歷史學者往往將孫中山先生和先祖黃興並稱,承認他們是領導辛亥革命的“雙元領袖”。

  “祖父沒有留給我們豐厚的財産,只有珍貴的精神遺産,那就是家訓——‘無我、篤實’。這種精神,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 黃偉民説,祖父一直強調“小我自己,大我國家”,強調每一個人都要把自己放在國家和事業中去。

  黃偉民介紹,過去人取名字都是按照派別輩分,父親黃一歐這一輩是“厚”字輩,但是黃家並沒有按這個來。黃興給長子取名“一歐”,次子是“一中”,三子是“一美”,四子是“一球”,五子是“一寰”,大女兒叫“振華”,二女兒叫“文華”,三女兒叫“德華”。從給子女取名上就可以看出,黃興完全是向國外學習,放眼寰球,家庭是非常開放的。回顧歷史,現在我們更有條件以冷靜客觀的態度重新認識黃興協助孫中山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制度的歷史劇變中所發揮的歷史作用,以包容的心態,開闊的胸懷,百折不回的精神來完成祖國的統一。 (本報記者 郭 嘉)  

  黎昌晉(黎元洪嫡孫):

  黎元洪韆鞦功過自有評説

  “儘管黎元洪是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但他為民主革命作出歷史貢獻,值得後人學習。”作為民國大總統、首義都督黎元洪的嫡孫、現任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的黎昌晉在接受採訪時,客觀評價了自己的祖父。

  黎昌晉介紹,在蒐集到的當時國內外發行的明信片和報刊上,都把孫中山、黎元洪和黃興的頭像印在一起,稱為“首義三傑”。隨著近些年曆史學家的深入研究,黎元洪的歷史作用不斷得到證實。

  黎昌晉認為孫中山、黃興及祖父黎元洪那一代人當時的願望是為了中國的昌盛和民族的復興,希望改變國弱民窮的現狀,這和當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類似。

  黎昌晉説,祖父黎元洪並不是一個投機者,相反,對認定的信念非常執著。辛亥革命以後,黎元洪被推舉為湖北軍政府都督,他為反對清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黎元洪的一生中,教育救國成為一貫的主張,黎元洪曾經拿出自己俸祿的很大一部分捐助教育,並且和張伯苓等著名教育家成為好朋友。實業救國,是黎元洪的又一個信念。黎昌晉説,黎元洪曾經以個人名義貸了不少款來幫助別人興辦實業。對於黎元洪,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先生曾有這樣的評價:“武昌是辛亥首義之區,黎元洪在中國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儘管步履蹣跚,坎坷曲折,但畢竟也是邁開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本報記者 朱 虹)  

  孫勁松(蔡元培曾外孫):

  蔡元培搭建科學自由平臺

  “從事教育是蔡元培一生最精華的階段,他為中國教育搭建了一個科學自由的平臺,留下了思想學術自由的治學啟蒙。” 作為蔡元培先生的曾外孫,孫勁松認為,蔡元培先生是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世人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孫勁松在中國美術學院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而這所學校的前身,是蔡元培1928年于杭州創辦的西湖國立藝術院。孫勁松説,蔡元培的一生經歷了從傳統讀書人到革命家,再到教育家和思想家的過程。從事教育的過程是蔡元培一生的精華階段,因為他致力於“把他的人文關懷普及到每一個國民”。

  蔡元培1904年與陶成章等人創立革命團體光復會並被推選為會長,1905年又加入同盟會。1912年蔡元培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從此一心一意投身教育。之後任北大校長期間,他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孫勁松認為,蔡元培構建了一個思想學術開放的平臺,為中國教育留下了思想學術自由的治學啟蒙。這個平臺的構建是蔡元培留給後世最寶貴的財富,他“給了後人一層土壤,讓後輩能夠自由地發揮、創新”。

  孫勁松表示,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講,做好本職領域的事是對辛亥百年最好的紀念。今天的人們應該學習他們拋卻名利奮鬥進取的精神與信念,踏實做事,認真做人。(本報記者 郭 嘉)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