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軒,男,1921年10月出生,河南許昌人。先後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革命史研究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北京大學孫中山思想國際研究中心顧問、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及其研究中心顧問、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會顧問、廣東惠州市廖仲愷何香凝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顧問等。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和孫中山、宋慶齡等人物的研究。主要論著有:《孫中山傳》(有日、朝鮮、蒙、維吾爾、哈薩克等文譯本)、《廖仲愷傳》、《宋慶齡傳》(合著)、《何香凝傳》、《孫中山與國民黨左派研究》、“孫中山及辛亥人物論叢》、《民國之父孫中山》、《中華歷史名人孫中山》、《革命烈士廖仲愷》、《鄒容傳》等書;主編《孫中山的歷程》、《孫中山全集》(第二、三、四卷)、《雙清文集》、《孫中山年譜》、《孫中山生平事跡追憶錄》和《宋慶齡年譜》、《宋慶齡年譜長編》等10余部;在國內外發表史學論文百餘篇。目前仍繼續在所從事的學術領域進行探究和著述。
記者:尚先生,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中國社會科學網的採訪。今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我們在追念辛亥革命的不朽功績時,自然會追念領導辛亥革命的偉人孫中山先生的卓著功業。人們對於孫中山的研究至今已經有100多年了。請問尚先生是什麼時候開始研究孫中山先生的?
尚明軒:早在1950年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在大學講授《中國革命史》課程時,開始對孫中山有了較多的了解,1956年調到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後,參加撰寫《五四運動史》一書,所承擔的課題即是有關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民主革命派的章節。從那時開始,孫中山的生平、思想、革命活動,便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從而涉及有關史籍,著手收集和整理史料,專心致志地探究孫中山。
時光易逝,轉瞬間我從事孫中山研究已經時逾60餘年了。用歷史的年代來衡量過去的60餘年只不過是一剎那而已;用人的生命來計算,60多年的時光確實不算短促。但是,學習無止境,研究更無止境。就孫中山這一歷史人物而言,他的事業和思想有著極其豐富的內容,有著廣闊的研究領域,還有不少問題需要繼續探索,所以,擺在研究者面前的工作仍是任重道遠。我雖年已老邁,目前仍在這一學術領域進行再探究,勉力發揮餘熱,以促進歷史科學的繁榮,為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記者:請尚先生對孫中山先生作一個評價。
尚明軒:孫中山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對他的評價應該掙脫舊有評價的框框,聯繫今天中國的國情,聯繫世界的形勢,科學地、實事求是地公允評價他的歷史地位和偉大貢獻,歸還歷史的真實。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考察孫中山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首先,從中國革命史的大背景來看,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主義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開創者。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孫中山幾乎是孑然一人引進西方民主的火種,他燃起的辛亥革命的烈火,不僅推翻清王朝,而且結束了中國君主專制制度,創建了新生民主共和國,將帝王時代帶到現今世界,實現20世紀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飛躍。他在革命生涯中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與時俱進的膽識,促使他在時局變化的重要關頭,能夠在諸多方面走在時代前列,表現出政治敏感性和革命堅韌性,引領著時代的潮流。他堅持“民有、民治、民享”的共和國宗旨,但他追求的共和國模式以及革命方法和手段卻不斷變化。開始他師法美國,鍾情于美國民主制度;隨後又毅然將目光轉往北方,轉向勝利的俄國革命。1924年,在共産國際和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他改組國民黨,重新解釋和發展三民主義,注入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他開闢國共合作之路,實現了首次國共合作。在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他強調重視民權和民生,也就是説要實現人民主權和改善人民生活;在民生方面又特別強調“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以解決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農民問題。
其次,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本身,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為中國社會開拓了前進的道路。
孫中山是農村成長起來的革命家,把農業視為國計民生的大事,特別關切大眾的生活和重視農民問題。他借鑒歐美諸國經驗並結合中國的特殊情況,制定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案。他把改善國貧民瘠狀況的理想和計劃,規定為革命的綱領,構成民生主義的主要內容。他經過考察總結其他國家的經驗,並深入研究後,制定了一個宏偉的建設國家的方略——《實業計劃》。書中提出了許多很有價值且富有遠見的思想和主張,並規劃和提出了國家經濟建設的藍圖。它是使國民經濟全面現代化的大規模建設規劃。
他是全面推動中國進入現代化的先驅,是對中國經濟現代化進行總體規劃的開山祖。他提出的和平發展、改革創新、學習外國一切先進經驗和長處,與世界接軌等思想和策略,為中國現代化初步探明瞭道路和方法。他所探求和繪製的中國現代化道路和方案,既反映著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客觀趨勢,反映著全國人民的衷心願望,同時也表達出他對中國現代化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