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孫中山交往過的陜西人

時間:2011-10-13 10:19   來源:陜西日報

  講到辛亥革命,自然想到領導這次革命的領袖孫中山先生。陜西辛亥革命起義(那時叫“反正”)是全國第二,這與孫中山的領導分不開的。

  清朝末年,陜西到日本留學和考察的大約有一百多人。其中大多數為官派留學生,他們接觸到了民主思想後,就有了反封建意識。孫中山在美國多年,去日本十多次,前後待了十年多,創立了革命學説“三民主義”,在日的中國留學生接觸孫中山後,堅定了反對清朝建立民國的決心。陜西留學生也爭先恐後地見到孫中山,聽他的演説和談論,紛紛要求加入他領導的同盟會。這也就成為了陜西辛亥革命的起源和基礎。我把蒐集到的這些和孫中山交往過的陜西人簡錄如下:

  1、于右任(1879—1964,三原人),他1906年去日本考察,見了孫中山,交談甚歡。他小孫12歲,但孫很器重他。任命他為“長江大都督”,叫他在上海一帶發展同盟會。于回國後,先後在上海創辦了《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喚醒了一代中國人的民主意識。武昌起義成功後,孫中山從日本回國,一到上海就去報社看于右任,稱讚于的宣傳功力。袁世凱復辟稱帝後,于回到陜西,組織了革命武裝“靖國軍”,被孫任命為總司令。1922年于到上海見了孫中山,孫讓他委託人代管陜西革命事,留他在身邊幫助進行改組國民黨的工作。次年于回陜工作。1924年,孫中山北上到北京病倒,電邀于右任到身邊,指示他處理北方國民黨事務。孫中山始終把于右任當作親密戰友。1964年作為國民黨的元老病逝于臺灣。

  2、井勿幕(1888—1918,蒲城人),1905年井勿幕留學日本,見到孫中山要求加入同盟會,孫笑問:“你多大歲數?”井回答17歲。孫説:“你有何本領?”井説他雖小,他哥井岳秀是省講武堂的畢業生,結交清朝軍中人士、哥老會和刀客俠士不少,他們都有反清思想,他可進行聯絡。孫中山稱他人小有智,就給井岳秀寫了信。當即介紹勿幕加入同盟會。次年,井回到陜西,通過他的關係,秘密發展三十多位有一定影響的人士加入了同盟會。不久他又去日本,聽了孫中山的指示,回來組織軍事骨幹力量,秘密聚會,準備起義。1911年,西安起義成功;他當時正在渭北組織力量,促進了渭北各縣起義。他又組織了十營隊伍,參加了反軍閥復辟的戰爭。1918年被敵人的間諜暗殺。

  3、宋向辰(1879—1917,耀縣人),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孫中山讓他擔任陜西同盟會東京分會會長。1911年西安辛亥革命起義前一天晚上,他把印好的革命傳單貼到西安街頭。1917年,他在作戰中犧牲,孫中山致電稱:“國而忘家,為國捐軀。”

  4、李元鼎(1879—1944,蒲城人),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孫中山讓他回國聯絡知識分子,他作了大量工作,辛亥革命後任國民政府審計部長,抗戰中曾揭露國民黨陜西省長熊斌貪污。

  5、張寒彬(1880—1969,咸陽人),1905在日本加入同盟會,受孫中山指示,到南洋各地宣傳革命並籌集革命資金,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任大元帥,任命張寒彬為大理院推事兼審判廳長。解放後任陜西省人大代表。

  6、劉丞允(1881—1941,富平人)1922年到上海拜見孫中山,奉命回陜西組織“靖國軍”,他努力工作,孫中山致信稱“苦心孤涓,勤勉不懈,實為嘉慰!”

  7、高峻(1884—1936,白水人)1911年12月,白水縣起義的領導者。1916年經陜西同盟會介紹,孫中山任命他為西北護國軍總司令,他通電全國“維護共和,再造神州。”

  8、寇遐(1884—1953,蒲城人),1924年,孫中山北上,他作為陜西代表到天津迎接,並接受了孫中山指示,曾任楊虎城主政時陜西省政府委員。解放後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

  9、康寶忠(1884—1919,城固人),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被選為總會評議員。在東京舉辦大會,慶祝孫中山創辦的《民報》一週年時,他和景梅九(山西人,長期在西安)作孫中山的護衛,保障大會的安全,孫中山在南京任大總統時,曾和他商議過建都的事情。

  10、馬淩甫(1884—1970,合陽人),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1912年,孫中山任大總統時,他作為陜西代表,出席會議。又作為議員出席了參議會,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後任陜西國民黨副支部長。後住南京。解放後任江蘇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11、吳希真(1885—1924,乾縣人),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向孫中山多次求教,回國後宣傳民主,反對帝制,參加了西安起義。袁世凱復辟後,再去日本見孫中山,1924年初,在廣州又見孫中山。擁護新三民主義,孫中山派他回陜工作,不久病逝。

  12、雷世英(1885—1944,白水人),1913年留學日本,1914年孫中山在東京建立中華革命黨,他見到孫中山要求加入。回國後,在陜西組織反封建軍閥的鬥爭,曾任靖國軍第三路司令。

  13、高又明(1886—1951,涇陽人),1905年經井勿幕介紹入同盟會,設廠製造子彈、炸藥,為起義作軍火準備。西安起義後,擴大了兵工廠,後任靖國軍軍械處長。孫中山知道後題“博愛”二字,以示勉勵。

  14、張季鸞(1988—1941,榆林人),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前後,特別是孫中山就任大總統時,他寫出向國內外發佈的新聞稿。受到孫中山稱讚,後任《大公報》主編至逝世。

  15、柏惠民(1988—1940,涇陽人),是當時陜西巨富,1906年經井勿幕介紹入同盟會,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他家是同盟會經常開會的地方。先後向同盟會、革命軍捐贈白銀20萬兩。後被軍閥關押,家庭破産。楊虎城主政時任陜西省參議員,靠薪度日。1912年孫中山知道後,書贈“博愛”二字,作為鼓勵。

  16、成柏仁(1889—1958,耀縣人),加入同盟會後,1918年任靖國軍參議,1919年先後被派往上海、廣州,作為聯絡官,會見孫中山,多次回來傳達他的指示,以後在西安辦報。解放後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長。民盟陜西省主委。

  17、王子元(1891—1964,三原人),1918年作為靖國軍的代表,去廣州見孫中山,經孫中山介紹當即加入中華革命黨。孫中山指示他回來聯絡馮玉祥,反北洋軍閥,他作了大量工作。解放後任三原政協委員。

  18、胡景翼(1892—1925,富平人),1910年加入同盟會,西安起義後,他在耀縣配合。1912年赴日留學,1915年孫中山見他時説:“西北大事委託于公”。胡回陜後帶領靖國軍趕走了袁世凱的走狗陸建章。1924年孫中山北上,他派人近身保護,孫任命胡為“西北護國軍司令”。

  19、馬青苑(1893—1962,長安人),西安起義時,參加了革命軍,1914年專門去廣州見孫中山,交談後,孫稱他年輕有為,指示他回陜繼續進行反軍閥的鬥爭。曾任旅長,他也是南京解放的促成人之一,解放後任陜西省政府參事,西安市政協委員。

  20、劉寶諤(1884—1952,洋縣人),早年留學德國,孫中山逝世後,決定修南京中山陵,他被選為設計工程師,因總設計師病故,他繼任,從設計到施工一直他負責建成,此陵大方樸素,成為我國一創新紀念建築。

  解放後,我曾探訪過還健在的寇遐、馬淩甫、王子元、成柏仁、馬青苑以及甘肅的水梓等老人,談他們辛亥革命的歷史。從他們的口中,得知陜西見過孫中山並交往過的還有不少人,可惜我當時未能都記錄下來。這些老人有一個總的理念,認為陜西雖處西北,經濟落後,但人們接受新思想並不慢,甚至走在前列。辛亥革命是這樣(全國第二);中國共産黨建立革命根據地時也是這樣,並且成為我黨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這種革命精神是我們今天更應發揚光大的。(張光)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