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辛亥英烈之合川黎氏雙雄

時間:2011-09-23 15:16   來源:辛亥革命網

  在辛亥革命時期,重慶兒女為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實現共和,討袁討胡、護國護法,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壯歌。“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其中就有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的合川養育的黎氏雙雄——黎懷瑾、黎懷璞兄弟。

  黎懷瑾(?~1911),字待聘,一字子瑜,前清廩貢生。性情磊落光明,尚大節,好談時政。1904年春應歲試,與其弟黎懷璞到重慶,讀到鄒容的《革命軍》,嚮往革命,敬重鄒容,因而與鄒容之兄鄒紹陽結為好友。3月初得知鄒容歿于上海獄中,憤激難已,與滿清王朝不共戴天。乃回合州老家賣掉家産,得200余金,以一半給其弟黎懷璞到成都求學,一半作路費,于1906年春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名為留學,實則朝夕與同人籌議實行革命。1907年回國,偕鄉人陳某等奔走京津間,數次到保定策動新編陸軍起義,均失敗。不得已返蜀,由萬縣步行至成都,聯絡同盟會員,打算參加成都起義。然而,他到達時起義已失敗,黃方、楊維、黎靖瀛、張治祥、江永成、王炳章(述懷)等“六君子”被捕,“首要”熊克武、謝持、佘英、余切等也通緝在案,白色恐怖籠罩蓉城,清吏防範革命極嚴,黨人多離蓉隱蔽。黎懷瑾於是返回合州創辦黎氏家學,編撰《幼儀直講》等書,武勝縣黎升唐為之刊印發行,用以教授子弟,灌輸革命思想,積蓄革命力量。

  黎懷瑾原先就與哥老會多有接觸,他善於交朋結友,特別是對於鄉里任俠少年及會黨中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更是優禮有加,與他們稱兄道弟,赤誠相待。他們對黎懷瑾也心存感激,肝膽相照,樂為所用。他數次前往華鎣山與著名會魁李麼等歃血結盟,陰倡反清,他聲名遠播,革命活動鄉人多為知道。1910年,當地豪紳認為他行為逾軌,向州署告密,知州決定派員抓捕他。州署中有個他的鐵桿“兄弟夥”,得悉這一資訊,立馬飛報,促他“走為上計”。於是他夜遁至重慶,藏匿鄒紹陽家。不久聞知合川檄文已到巴縣衙門,滿城緝捕。他不願連累鄒紹陽,遂東出夔門,下宜昌,改易姓名,隱身於川漢鐵路工程中,承攬工頭事務。築路工人多山東人,坦率直爽,服從安排,吃苦耐勞,黎懷瑾認為:築路工可訓練成戰鬥力強的士兵,路款是部隊的糧餉。因此,他以工頭的身份,秘密組織鐵路工人,向他們講解反清反帝的革命道理,以兵法訓練他們,同時聯絡宜昌的同盟會員,積極準備反清起義。1911年春,他對路過宜昌的好友鄒紹陽暢談道:“一旦有勢可乘,就可突出荊州、沙市,劫奪駐防旗軍之器械,即南扼公安縣,以通湘南諸同志之聲氣,然後順流東下,進據城陵磯,震動武昌,東南各省必次第響應,推翻滿清王朝。”口講指畫,意氣甚豪。鄒紹陽聽了,告誡他“對人宜謹言,謀事宜細心”。

  1911年秋,四川保路運動如火如荼。10月10日,武漢首義成功,10月18日晚,駐宜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亦宣告起義,成立宜昌府民軍司令部,唐犧支任司令長,宜昌府所轄東湖(今宜昌市區)、長楊(今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興山、巴東、長樂5縣及歸州也相繼反正,知府知縣等清朝官員俯首投誠。黎懷瑾十分振奮。這時,他收到黨人李某由成都寄來的信,囑其設法援川。他得信深思:湖北形勢大好,但成都尚為趙爾豐所據,故籌劃援川,乃悉散所領工資,組織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屯于宜昌川主宮,準備伺機奪取清軍川漢鐵路巡緝兵隊暨鄂省護路巡防營武器起義,西上四川,援助同盟會起義。11月初,他已備好船隻,即將西行,誰知川漢鐵路公司宜昌分公司董事局某位局紳,認為黎懷瑾所為不利於路局,且恐禍及自己,乃讒言于東湖縣司令官某,將黎懷瑾和20多名鐵路工人逮捕,不加審訊立即殺害。他臨刑悲憤地嘆息道:“死,吾所樂。惟革命黨亦殺革命黨,為吾所不解耳!”在宜的川籍同志聽到消息,馳救已來不及了。只好收斂其屍,安葬于宜昌官地。

  黎懷璞(?~1916),字世璧,號握中,黎懷瑾胞弟。少年時有志於科舉,1904年隨兄黎懷瑾到重慶,跟從鄒紹陽遊學,得讀鄒容《革命軍》,頓易宗旨,決心投身革命。他高瞻遠矚,立志研究陸軍,赴省投考陸軍小學,惜至時招生之期已過,惟值藏文學堂成立初次招考,他遂考入該校研習藏文。後以最優等畢業,成都創辦陸軍軍官養成所,他喜能如願,呈請入所肄業。畢業後,經駐藏大臣調充隨員赴拉薩。辛亥八月,武昌舉義,川中同志會起,地方動亂,拉薩兵潰,他乃與同事譚詩、陳某等歷經艱險,南逾印度,出海道回到上海。投入熊克武新組成第五師,任第五師軍官學堂教習。1913年,充任合川武備學校教練。是年夏,熊克武在渝獨立,舉義討袁。熊部周國琛團駐防合川,他為之參贊軍務。戰敗後,他勸州扼守峽口,拼命一戰以報國。周不從,退往重慶,而黔軍逼重慶,五師潰亡。黎懷璞遂亡命東下,流亡漢、滬等地。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蔡鍔率義師出川南,黎懷璞始回渝,潛居鄒紹陽家。受委派招撫義軍,他到渠江一帶,招集鄭啟和等,得千余人,聚于華鎣山下,繩以軍紀,切實訓練。又得知譚詩任廣安團防督練長,有練丁千余人,槍械亦新,他即輕裝兼程赴廣安,勸説譚詩合力舉義。對生死患難的戰友光臨,譚詩大喜,相晤時未暇敘寒溫,黎懷璞即痛罵袁氏篡國,慷慨激昂,聲淚俱下。譚詩亦感激涕零,願以身報國。是日殺豬宰牛,大犒士卒,聚眾演説宗旨,豎旗獨立,派員告知鄭啟和願意合併組織,鄭啟和率眾至。召開軍事會議,眾推譚詩為司令,鄭啟和為副司令,黎懷璞充任副官兼督練長,並詳呈蔡鍔總司令備案存查。鄭啟和深知黎精諳軍事,將訓練賞罰全權賦予他。他亦實心任事,不避勞怨,期冀訓練成具有正式軍隊戰鬥力,以剋敵制勝。時曹錕駐軍重慶,聞廣安獨立,即增加江北防軍,並飭旅長李炳之率精兵三千余人西守合川。諜報至,三人商議迎敵之策。黎懷璞分析道:“重慶三面臨江,而易攻難守,如欲南出江北以撤其屏藩,則必先據鄰水;如欲東扼三峽以鎖其門戶,則必先取合川,此二策惟司令圖之。”鄭啟和主張攻合合川,黎説:“陸攻事勞,水行勢逸,先攻合川,于勢誠便,但曹錕以重兵堅守,儻若曠日持久,不克成功,則吾軍氣餒而敗。鄰水近在肘腋,關係非輕,幸其防守單虛,出其不意,而驟然攻擊,猶探囊取物耳。然後我軍乘勝奮勇而西,彼客而我主,彼怯而我銳,一鼓作氣,則必勢如破竹。”大家都稱道他的話説得對。於是黎懷璞偕鄭啟和率兵攻克鄰水,即乘勝攻合川,連戰皆捷,直抵龍氏鎮。北軍旅長李炳之,盡驅合川警備隊及團練二千余人前來拒敵。

  合川係黎懷璞鄉里,道路之遠近,山川之險夷,無不洞悉。是以時而東攻,時而西擾,北軍疲於奔命,李炳之很傷腦筋。合川某姦惡獻反間計,李炳之乃遣間諜潛入鄭營,散佈謠言,説黎懷璞與譚詩合謀,將暗殺鄭啟和而併吞其隊伍。鄭啟和尚未相信,然而其部下軍官某某等皆已中計。淩晨,趁黎熟睡未醒,某某突入室,從床上拉起,縛于黃葛樹下,即刻轟斃。黎懷璞素得軍心,闔營士兵見他冤死,多暗中哭泣。勤務兵王某飛報譚詩,譚即率兵馳救,而黎已死多時。由是譚詩與鄭啟和彼此互攻,啟和戰敗,乃率眾退守山中,譚詩亦不能自立,投川北護國軍司令鐘體道任參謀,於是廣安之護國軍,遂瓦解失敗。

  黎氏雙雄,胸懷救國為民大志,毀家紓難投身革命,可惜的是,他們沒有死於明槍,卻死於暗箭;沒能金戈鐵馬亮劍沙場時死於強敵之槍林彈雨,卻死於敵人和“自己人”中宵小之徒的陰謀詭計而賫恨無窮。“出師未捷身先死”,但他們革命的精神和事跡,長載史冊,永在民心!

  本文撰寫時,得到重慶市政協學習及文史委員會的幫助和支援,特致謝忱。

  (袁代奎:原重慶市忠縣政協文史工委主任)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