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蘧姓—璩姓—琚姓演變 做耕讀傳家的布衣平民

  時間:2007-06-21 11:24    來源:     
 
 

 

  琚和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讀音也完全不同,但有琚姓讀者説,他們姓琚,但由於是從璩簡化而來的,所以他們的姓還念q徂。

  據河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琚凡講,他姓琚(q徂),他家族譜上第一代人的姓是璩,後來就變成了琚,老家是邯鄲大名縣的,姓琚的就幾戶人家。每當他向別人介紹自己時,別人都會説:“還有這個姓啊,怎麼讀?”他只好一遍遍給人解釋,最後竟還有人讀成琚(jū),讓他哭笑不得因為《現代漢語詞典》,琚只有一個讀音jū。他所姓的琚(q徂)是由璩(q徂)姓改來的。

  琚凡説,他的琚姓,是由蘧--璩--琚演變而來。“璩”讀渠,除作姓氏外,解釋為玉質耳環。據考“璩”姓之先祖為春秋時衛國上大夫蘧(q徂)伯玉,蘧公伯玉,名瑗,今長坦縣伯玉村人,曾輔佐衛國的獻公、襄公和靈公,因賢德聞名。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得知蘧姓在歷史上曾有過兩次因避禍而改姓的記載,第一次是在蘧伯玉的第七代世孫,蘧樂,為避難,即改蘧為璩。第二次改姓是蘧伯玉第27世孫在唐朝天寶年間遭誣陷被參,為避禍將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為“璩”“瞿”和“渠”,音同字異,仍為一家。而“璩”字是“蘧”字去掉草頭,去走之,意在願後人不做官、不坐車、做布衣平民,耕讀傳家,加玉字旁(古代王字旁為玉)意為不忘先祖“伯玉”。後來,受“據”簡化為“據”的影響,後人將“璩”簡化為“琚”。

(來源:燕趙都市報)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