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江西東鄉縣白居易後裔村:一村同八代

  時間:2006-06-30 11:06    來源:     
 
 

 

  江西省東鄉縣黎圩鎮侯橋村青山綠水,風景秀麗,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個後裔村,村裏生活著八代白居易的後人。

  在侯橋村塵封多年的《侯橋白氏家譜》扉頁上,明正德十二年族人白沂所撰的序中記載:其姓自戰國迄漢晉代不乏賢,期間由南陽而徙居太原,由太原而徙居渭南(即白居易的故鄉)。值李唐中興之運,賢才軼出,有諱居易之樂天者,生而敏悟絕人,及壯,文章詞賦甲天下……做《琵琶行》……晚年益耽詩酒,結香山書社,又稱香山居士。長子名龜年,亦當代異人,能識九天禽語、九地獸言。……唐政中葉,兵寇擾攘,……至五季兵興,江州之裔避亂而徙撫州,……所出而江州遺裔之支派也。

  如今,侯橋村80多戶人家、300余村民除外嫁進來的媳婦外全部姓白,村民白金明、白國助介紹,他們都是白居易的後裔,輩份最早的是第30代,最晚的為第37代,所以,村民常説“一村同八代”。

  據侯橋村村民介紹,侯橋村原屬侯姓,自明正德年間始祖白杞年贅居。白氏子孫繁衍綿長,而原先的侯氏家族則逐漸衰敗零落,陸續遷出。他們祖先生活的白坊村卻僅剩寥寥幾戶人家。侯橋村至今還保留著不少文物古跡。村南村北各有一座古老石橋,是村民通往外界的惟一齣路;已有300多年曆史的白氏宗祠,古樸壯觀,祠堂大門四週石墻與祠堂內梁柱上保留著許多清晰的鏤空浮雕或賀雕,分別繪著龍、虎、麒麟、鯉魚、松鶴、仕女等圖案,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祠堂南側的殘壁斷垣,據説是清朝年間村民捐銀修建的“香山私塾”,可惜十年動亂中被毀。

(來源:新華網 記者:李美娟、何江華 轉引自臺灣尋根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