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曾姓來源及郡望堂號

  時間:2006-06-08 13:54    來源:     
 
 

曾——曾蒸音異意有同,喻作國門日日曾。

一、姓氏源流

 曾姓來源比較純正,據有關史料查證,主要出自姒姓,為夏禹的後裔。相傳帝舜時,鯀的妻子因夢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賜予禹姒姓。據《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載,相傳夏禹的第5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後,曾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于一個叫“鄫”的地方,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少康的這一房子孫所建的鄫國歷經夏、商、週三代,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即西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並在魯國做了官。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後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就此世時代代承襲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曾氏家族長久以來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記錄,現在曾姓的中國人,都是一脈傳自太子巫,係出上古聖君夏禹,名副其實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對於同姓聯婚,曾氏家族一向嚴格禁止。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參非常注意修身,每天從三方面檢查自己:(1)為人做事有沒有盡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沒有失信;(3)老師教的東西有沒有復習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此外,曾氏還有堂號“魯陽”。

2、郡望

  魯郡:西漢改薛郡置魯國,治在魯縣(今山東曲阜)。相當今山東曲阜、滕縣、泗水等縣地。晉改為魯郡。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縣西北)。相當於今甘肅通渭、秦安、定西、清水、莊浪、甘谷、張家川等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西晉移上邽(今天水市)。北魏相當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縣地。

  廬陵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石陽(今江西吉水東北),三國吳移治高昌(今江西泰和西北)。相當今江西永新、峽江、樂安、石城以南地區。

  魯陽縣: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魯山縣。

(來源:中國家譜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