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何姓來源及郡望堂號

  時間:2006-06-08 10:49    來源:     
 
 

 

一、來源有五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相傳黃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孫,因居於姬水之濱,故而改為姬姓,其後裔后稷被周人尊為始祖。後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孫韓王安為秦所滅,子孫避難逃亡到江淮一帶,當地人因“韓”、“何”音不分,後誤寫為何,子孫沿用。

  2、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錫爾河流域各氏族統稱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尋和戊地。

  3、出自冒姓或賜姓。如漢時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鮮卑複姓賀拔氏為單姓何氏。五代吐谷渾亦有何氏,吐谷渾亦作吐渾,為鮮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撫使鎖南之子銘入明,被朝廷賜姓何氏,其後也有以何為姓的。

  4、以名為姓。《漢書.五行志》載,西漢時有朱何苗者,以己名的第一個字為姓,改姓何名苗。他的子孫沿襲下去形成望族,成為何姓的另一支。

  5、少數民族改姓何。據《五代史》載,唐時北方少數民族吐谷渾氏,其中有的改為姓何。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水部堂”:南朝何遜,官尚書水部郎,詩文很有名,著有《何水部集》。

2、郡望

  廬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漢之際分出一部分為廬江郡。相當今安徽省廬江一帶長江以北地區。
  東海郡:秦時置郡,治所在郯(今山東郯城北)。
  陳郡:秦時置郡,西漢改為淮陽國,東漢改為陳國,治所在陳縣(今河南淮陽)。
  郫縣:秦時置郡。此支何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大臣何武。
  扶風郡:漢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風,為三輔之一。此支何氏,其開基始祖為汝陰(今安徽阜陽)何氏6世孫何比幹及平輿(今屬河南)漢吏何並。

(來源:中國家譜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