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源有三
1、出自嬴姓,為帝顓頊裔孫伯益之後,其始祖為趙奢。相傳帝顓頊有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孕生子大業。大業之子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傳至季勝有個曾孫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封在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趙城),稱為趙氏。後建立趙國。戰國時趙王有子叫趙奢,以善於用兵著稱。因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在馬服,稱為馬服君,死後便葬于封邑,其子孫最初以“馬服”兩字為其姓氏,後省去“服”字,遂有馬氏。世居邯鄲。史稱馬姓正宗。
2、出自他姓改馬姓。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
3、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馬慶祥,人居臨洮狄道(今甘肅省境內),遂以馬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為鳳翔兵馬判官,遂改姓馬氏,取名祖常。馬祖常之後亦為馬氏。金元以後,為回族大姓。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銅柱堂”:漢伏波將軍馬援徵阯,勝利後,在交阯立銅柱表功。到了唐朝,馬援的後裔馬總做安南都護,在原漢立銅柱的地方又立了兩根銅柱,鑄上了唐朝的威、德,説明自己是伏波將軍的後裔。到了五代時馬希范也立了銅柱。
“絳紗堂”:漢校書郎中馬融,才高博洽,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裏設絳紗帳,前授生徒,後設女樂。弟子都專心聽講,沒有人顧盼女樂。馬姓堂號還有“扶風”。
2、郡望
扶風郡:漢太初元年置右扶風,為三輔之一。三國時改扶風郡,治所在槐裏(今光平東北)。
(來源:中國家譜網)
編輯: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