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源有六
1、出自姬姓,為衛國國君康叔的後代。拒《元和姓篡》所載,周文王弟8子康叔為衛國國君,其九世孫叫惠孫,惠孫有個孫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孫氏。因此他又叫孫仲。孫仲的子孫世居汲郡,是為河南孫氏。
2、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後。孫叔敖時楚國期思人,字孫叔,在他任楚令尹時,因教化民眾,曾在期思開發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擁護,其子孫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稱孫氏。
3、出自媯姓。春秋時,陳(為周武王滅商後所封的媯姓國)厲公的兒子叫陳完,因事逃到齊國後,改姓田,田完的5世孫無宇次子田書,為齊國大夫,因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氏。後來齊國內亂,孫書的後人出奔吳國。吳將孫武,其後也。是為山東孫氏。
4、出自夏侯氏。《漢書》説。:“夏侯嬰為滕令奉軍,號滕公,其曾其增孫頗尚主,主隨外家姓孫公主,故滕公子孫又有孫氏。”
5、出自子姓,是商湯的後裔。商末有王子比幹,受帝辛(紂王)所害,子孫避難隱姓,以本為王族之子孫之故,遂改為孫氏。
6、出自荀姓,為戰國時著名荀子的後裔。荀子名荀況,時人尊為荀卿,後世子孫遂為荀氏。西漢宣學名劉詢,以同音之故諱荀字,詔令天下荀姓改為孫姓,後來,部分孫姓未恢復祖姓,遂成孫姓的一支。見《漢書》。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平治堂”:因為孫叔敖把楚國治理得民富國強。 “樂安堂”:因為田書伐莒有功,被封于樂安。 “富春堂”:大軍事家孫武帶著自己的13篇兵法見吳王,吳王用他為將。他帶兵西破強楚,北威齊、魯,戰功赫赫。吳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樂安堂同宗。 “映雪堂”:晉朝時候御史大夫孫康,幼時家貧,買不起油點燈,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裏映著雪光讀書,終於成了大名。
2、郡望
汲郡:晉置郡。此支孫氏,為孫氏世居之地,為晉名隱士孫登之族所在。 陳留郡:西漢置郡。治所在陳留。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時置郡。此支孫氏為富春孫氏之分支,其開基始祖為孫明的11世孫福。 樂安郡:東漢置郡。此支孫氏為兵家之聖孫武之族所在。 富春郡:秦置郡。此支孫氏為樂安孫氏之分支,其開基始祖為孫武次子孫明。
(來源:中國家譜網)
編輯: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