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尋根溯祖
1、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裔孫,被舜賜姓嬴。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崑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周穆王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襄自聯合魏氏、韓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西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
2、出自他族改姓。如漢朝時有趙安稽,本匈奴人;唐朝時有趙曳天,本南蠻人;五代時有趙國珍,本牂牁(今廣西、貴州一帶)蠻族人。
3、為少數民族姓氏。歷史上少數民族亦有趙姓。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唐代有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時有趙國珍,牂牁(今貴州、廣西及雲南東部一帶)酋長的後裔。他們的後代子孫都沿襲姓趙。又,蒙古族要術甲氏改姓趙。見《中國姓氏大全》、《中國姓氏起源》。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半部堂”:五代後周時,趙普助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宋太祖趙匡胤於是封趙普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削減了地方武裝,鞏固了中央集權,想方設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問:“愛卿!你怎樣把國家治得這麼好的?”趙普回答説:“我不過是靠了半部《論語》罷了!”趙普死後,家人整理他的書箱,果真什麼寶貝也沒有,只有他活著的時候常讀的一部《論語》。
“琴鶴堂”:宋朝時殿中侍御史趙忭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人稱“鐵面御史”。他當成都知府的時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樂業,就高興地彈琴取樂。他養了一隻鶴,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他窮得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一琴一鶴。趙氏還以“天水”、“孝思”、“谷治”、“萃渙”等為堂號。
2、郡望
天水郡:西漢時置郡。此支趙氏,其開基始祖為趙襄王太子、代王趙嘉。 涿郡:漢高帝時置郡。此支趙氏為穎川趙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西漢穎川太守趙廣漢之後裔。 南陽郡:戰國時秦國置郡。此支趙氏為天水趙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太傅趙嘉。 穎川郡:秦時置郡。此支趙氏,其開基始祖為趙王遷後裔西漢京兆君尹趙廣漢。
(來源:中國家譜網)
編輯: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