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朱姓來源及郡望堂號

  時間:2006-06-07 15:32    來源:     
 
 

 

一、尋根溯祖

  1、出自曹姓,是顓頊帝的後裔。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子叫陸終,生有6個兒子。其中,第5個兒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東定陶縣西南)。周武王滅商後封弟弟振鐸在曹國,稱為曹叔振鐸;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挾在邾國,稱邾子挾,附庸于魯國鄒縣。春秋時,傳至儀父,見齊桓公稱霸諸侯,便附從於齊,進為子爵之國,亦稱邾婁。戰國時,邾國被楚國所滅,其公族子孫遂以國名"邾"為氏,後又有人去邑以朱為氏,稱朱氏。

  2、朱虎是舜帝時的大臣,他的後代有以朱為姓的。

  3、宋國的開國君主宋微子啟(商紂王的庶兄)有裔孫朱暉,原以國名為氏,稱宋氏。春秋時,諸侯滅宋,其後裔逃至碭(今江蘇碭山縣),改宋氏為朱氏。

  4、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有鮮卑族複姓濁渾氏、朱可渾氏改為漢字單姓朱氏。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白鹿堂”:宋朝時大理學家朱熹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所以稱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講學時主張"循序漸進、居敬持志"八個字的教學原則。循序漸進在教學方法上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師不但教書,還要育人;不但言教,還要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所以叫“居敬堂”。

  “折檻堂”:漢代時有槐裏令朱雲。當時奸臣張禹,欺君害民,作惡多端。但因為皇帝信任他,誰也不敢惹他。朱雲卻上朝奏本,請殺張禹,這一下觸怒了皇帝,立即叫劊子手拉朱雲到午朝門外去斬首。朱雲卻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擺出張禹的罪惡事實,大講誅奸臣才能保住社稷的道理。劊子手來拉他去執刑,朱雲卻雙手攀著金殿的門檻,道理還是講個不完。劊子手用力拉朱雲,朱雲就是不放門檻,結果把殿檻扮斷了,劊子手和朱雲都倒在地上,皇帝被朱雲的忠心和不怕強權的精神感動得醒悟過來,釋放並獎勵了朱雲,把張禹交大理寺查辦。過後大臣要派工人修理殿檻,皇帝意味深長地説:“別修了!留著他可以使我時刻檢討自己,也勉勵大家都要象朱雲一樣敢於向我提意見。”朱氏還以“鳳陽”為堂號。

2、郡望

  吳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吳縣。此支朱氏,為沛郡一世祖朱詡之後。
  沛郡:漢高帝時改泗水郡置郡。此支朱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大司馬朱詡。
  鳳陽郡:隋時置郡。此支朱氏,為沛郡一世祖朱詡之後。
  河南郡:漢高帝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朱氏,主要為北魏時期濁渾氏、朱可渾氏所改的朱氏後代。

(來源:中國家譜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