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張姓來源及郡望堂號

  時間:2006-06-07 11:23    來源:     
 
 

 

張:少昊子揮造弓箭,姓源啟自黃帝賜

  一、來源有五:

  1、出自黃帝之後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是為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西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于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

  4、其他姓氏改姓。秦末有韓國貴族姬良,因于博浪沙謀刺秦始皇未成通緝,改姓為張名良。三國時,魏國名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世居馬邑,後為張姓大族。(見《三國志.魏志》)

  5、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族)的後人,有的因戰亂避難於西南而改姓張,始祖名張攀桂。其後代現多居住在彭水高谷一帶。(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概況》)。  
  
二、郡望堂號:

  1、堂號:"百忍堂": 唐朝的時候,張公藝九世同居,這對當時的世風影響很大。唐高宗親到他家請他介紹和睦相處不分家的經驗。張公拿起筆來寫了100個"忍"字呈給高宗。高宗很佩服,獎勵了張公100尺綢緞,張姓堂號還有"清河"、"金鑒""孝友"、"親睦"、"冠英"、"燕貽"、"敦睦"、"宗岳"、"敬誼"、"源流"等。

  2、郡望:

  清河郡:漢時置郡。此支張氏,世居武城,其開基始祖為漢留侯張良裔孫張歆。
  范陽郡:三國魏黃初七年(西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司空張皓之子張宇。

  太原郡:戰國時置郡。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北魏平東將軍、營州刺史張偉。
  京兆郡:漢時置郡。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御史大夫張湯。

(來源:中國家譜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